兩年將培訓康養服務員五百萬 數字背后有著深厚的現實背景

發布時間:2020-10-29 15:36:33  |  來源: 人民日報  

健康照護、養老護理、家政服務、嬰幼兒照護……隨著物質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多家庭有了類似的服務需求。但是服務人員去哪找?哪樣的服務者才靠譜?這些問題卻讓不少家庭頭疼。

未來,類似問題有望得到更好的解決。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財政部、商務部、全國婦聯共同發文,組織實施“康養職業技能培訓計劃”(以下簡稱“康養計劃”),旨在全面提升康養服務人員職業技能水平。

“康養計劃”明確了目標任務:在2020年至2022年,培養培訓各類康養服務人員500萬人次以上,其中養老護理員200萬人次以上;充分利用現有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和公共實訓基地,在全國建成10個以上國家級(康養)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加強職業標準、培訓師資和教材建設,不斷提升康養培訓基礎能力。

從培訓500萬、200萬人次,到建成10個基地,數字背后有著深厚的現實背景。

一方面,市場需求大,人才缺口嚴重。

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全社會康養服務從業人員處在供不應求的狀態。分業態來看,中國失能半失能老人已達4000多萬,養老護理員缺口很大;家政服務員尤其是中高端服務供給不足,春節、農忙時節尤為緊缺;“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兩年來,每年至少需要職業育嬰員、保育員近1000萬人次。

另一方面,康養服務行業還存在不少問題。

上述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雖然市場供不應求,但照料護理服務業仍存在人難招、人難管、人難留的局面。從業人員沒有職業歸屬感、流動過于頻繁。同時,從業人員老齡化趨勢明顯。現有照料護理從業人員大都出生在60-70年代,80-90年代出生人員少。調查顯示,成都市超過70%的家政服務員年齡超過45歲,25歲以下的家政服務員不足1%,行業老齡化趨勢嚴重,急需補充新人、年輕人。

此外,專業化人才缺口明顯,服務質量和水平亟待提升。例如,消費者對于照料護理行業的要求明顯提高,除洗衣、做飯、保潔、育兒等基本服務外,部分家庭還需要從業人員提供更專業的服務,有的家庭還希望從業人員能充當“管家”“助手”等角色。而當前從業人員的綜合素養和技能水平偏低,難以滿足專業化需求。

針對這些現實問題,“康養計劃”在健全康養服務人員培訓體系方面出臺了一整套“組合拳”措施。包括,建立康養服務人員培訓制度;全面提升康養服務人員職業技能水平;健全康養服務培訓標準體系;大力培育康養服務企業和培訓機構等。

該計劃明確加大培訓補貼政策落實力度。將健康照護師、養老護理員、家政服務員、育嬰員、保育員等作為急需緊缺職業(工種),納入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按規定落實好職業技能培訓補貼、創業培訓補貼以及職業技能鑒定補貼政策,所需資金從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中列支。(李婕)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