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扶車間建村頭,致富路上有奔頭。近年來,巫溪縣人力社保局堅持把就業幫扶車間作為帶動農村低收入群體特別是脫貧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的重要載體,引導民營企業、鄉村工廠、生產車間、加工點、代工廠及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因地制宜創建就業幫扶車間,吸納農村低收入人群在家門口就業,讓村民變身“上班族”,在家門口實現穩定增收。
(資料圖)
重慶市龍鳳工藝品有限公司就業幫扶車間位于巫溪縣文峰鎮,該公司以生產銷售工藝木梳、木雕工藝品為主,吸納返鄉農民工、脫貧人員、殘疾人、大學畢業生等特殊群體就業69人,其中殘疾人10人,脫貧戶11人,該公司被評為“國家級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全國殘疾人文化創意產業基地”。
胡興平正在指導幫助其他工人(右二是胡興平)。巫溪縣人力社保局供圖 華龍網發走進重慶市龍鳳工藝品有限公司就業幫扶車間,只見10多名工人,有的在切割木料,有的在打磨木雕……作為車間的老員工,胡興平操作起來十分得心應手,還時不時地指導幫助其他工人。
據悉,53歲的胡興平是文峰鎮長沙村的一名脫貧戶,也是一名殘疾人。1992年,23歲的他在湖北一工地務工時,不小心發生意外,導致雙腿高位截肢,失去了勞動能力,出行只能依靠輪椅。1993年至2005年,他先后開辦了一個雜貨鋪和一個家電維修店,都因為效益不好關閉了。
吳純清正在培訓指導員工。巫溪縣人力社保局供圖 華龍網發2005年,胡興平認識了同是殘疾人的吳純清。吳純清是重慶市龍鳳工藝品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不僅是一名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還是一名巴渝工匠、全國輕工行業勞動模范、2022年度重慶十大創業人物。
在吳純清的幫助下,胡興平開始學習握刀、識圖以及雕刻木雕,憑著頑強的毅力和不怕吃苦的韌勁,他很快便掌握了木雕技藝。2006年,胡興平選擇到外地的木雕工藝廠打工,但由于工廠效益不好,2016年底,胡興平回到了巫溪,在重慶市龍鳳工藝品有限公司就業幫扶車間工作,每個月收入3000元左右,不僅將兒子送進了大學,還給自己買了一輛殘疾人專用小轎車,一家人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時候覺得天都塌了,看不到人生的方向,也不曉得一家人的生活如何維持下去。”想起那段過往,胡興平十分心酸,他說,這些年,多虧了就業幫扶車間,不然他們這些殘疾人想打工都沒有地方去,談何脫貧致富。
“我也有殘疾,當時看到他,就像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就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讓他憑自己的雙手吃飯,養活一家人。”吳純清說,他一開始也很迷茫,不知道干什么,先后試過學醫、裁縫……但最終之所以選擇學習木雕,是因為木雕不僅是一門手藝,還是一門弘揚中國文化特色的藝術創造。
吳純清正在培訓指導員工。巫溪縣人力社保局供圖 華龍網發為了提高工藝技術,吳純清曾先后前往成都、福建、東陽、四川美院、廈門大學等地考察學習,深造取經,經過考試、考核取得了“工藝美術大師”稱號、“高級工藝美術師”等職稱。2005年,他創建了重慶市龍鳳工藝品有限公司。2017年,他所在的龍鳳工藝品有限公司上升為規模以上企業,年產銷工藝木梳50萬把、各種木雕工藝品10000多件,2021年銷售額達3200萬元。
為了讓更多村民學習木雕技術,公司采取集中辦班和單獨教學的方式進行木雕培訓,先后培訓學員350人,其中殘疾人270人。這些殘疾人在學到一技之長后,有的留在公司工作,有的被推薦到外面的木雕加工廠上班,有的則選擇自己創業,他們通過自身的努力,不僅擺脫了貧困,還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如今,在巫溪縣,像這樣的就業幫扶車間有20個,涉及木雕工藝品、手工布鞋、藥材加工、食品加工等多個行業,年產值2億元以上,帶動就業490人,其中脫貧人口216人,人均年收入2萬元以上,不僅拓寬了群眾的增收致富路,還讓他們在家門口實現穩定就業增收。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