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觀察:防溺水、防中暑、避雷雨...快來get這份暑假兒童安全指南

發布時間:2022-08-10 09:49:49  |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當前正值兒童、學生暑假期間,又逢高溫、雷暴天氣,兒童溺水、中暑事件時有發生,家長朋友們一定要上緊孩子安全弦,重視孩子的安全防護,那么如何杜絕這些安全隱患、防范于未然,在事故發生后正確施救呢?快來一起get這份安全指南,守護孩子平安過暑假。 1.防溺水安全要點要牢記 ——  這些情況容易導致溺水  ①不了解水性,對自己的體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確估計,進入水中便可能導致溺水。  ②即使是習水性的人,由于未做充分準備活動,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的時間過長,體內的二氧化碳喪失過多等原因也會在水下出現四肢痙攣、抽搐,導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③安全意識淡薄,在非開放的水域游泳,四肢可能會被水底的水草纏繞而導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  ④在水中互相嬉戲、打鬧,發生意外后又驚慌失措,導致溺水。  警惕這些溺水高風險地點  不同年齡段兒童溺水發生的高危地點不同:  ① 4歲以下兒童的溺水高發地點主要為家中蓄水容器,如水缸、浴盆等等。  ② 5-9歲兒童溺水高發地點會涉及水渠、池塘和水庫等。  ③ 10歲以上兒童活動范圍更大,主要為池塘、湖泊和江河等。  關于防溺水  這些認識誤區要避開  ?游泳圈、充氣的水上玩具可以很好地保護孩子?  ——錯!沒有任何設備可以代替成人監護。  ?溺水時,一定會拼命拍水或大喊,能被及時發現?  ——錯!很多溺水都是悄無聲息發生的,而且發生得非常迅速。  ?會游泳就不會溺水?  ——錯!嗆水、抽筋、過度疲勞等都可能導致會游泳的人溺水。  游泳溺水風險高  盲目對溺水者施救  同樣也很危險  2.雷雨天避險安全要點要牢記 ——  雷雨天氣保護好孩子  ①關閉門窗,防止雨水撲入屋內,一旦進水立即關閉電源、煤氣等設備。  ②不要走地下通道或高架橋下面的通道。  ③在山地如發現水流湍急、混濁及夾雜泥沙時,可能是山洪暴發的前兆,應離開溪澗或河道。  ④如住所可能出現嚴重水淹,應撤離居所,到安全地方暫避。  ⑤不要在流水中行走,15厘米深度的流水就能使人跌倒。  ⑥應及時了解掌握氣象信息,在雷雨等惡劣天氣情況下提醒孩子盡量留在家中或其他安全場所。  ⑦若遇洪災,先到屋頂暫避,并用繩子或被單等物品將身體與樹木等安全固定物相連。等到達相對安全之地,應立刻發出求救信號,爭取及時被營救。  ⑧若遇到雷雨天氣,請拔掉插頭,關上電源,不到易觸電的場所活動;不到大樹下等易遭雷擊的危險處躲雨,避免雷擊。  ⑨雨后山區易發生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請盡量避免或減少到山區出行。 3.高溫避暑安全要點要牢記 ——  孩子出現這些癥狀要警惕  ①孩子在中暑前都會有一些先兆癥狀,比如:皮膚起紅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痱子;頭暈胸悶、惡心嘔吐、四肢肌肉酸痛……若不及時處理,可能會導致中暑。  ② 輕度中暑:孩子會出現頭暈、頭疼、面色潮紅、口渴、大量出汗、全身乏力、心悸、脈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  ③ 重度中暑: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大部分都伴有體溫明顯升高的癥狀。  不同中暑情況可以這樣處理  ① 熱疹, 又稱痱子,是一種在炎熱、潮濕的天氣里大量出汗而引起的皮膚刺激。它可以發生于任何年齡,但常見于少年兒童,這種皮疹在肌膚涼爽后不久可自行消失。  怎樣識別: 痱子看起來像一個紅色的丘疹,常出現在脖子、上胸部、腹股溝和肘折處等。  怎樣處理: 熱疹最好的處理方法是提供一個涼爽、濕度小的環境,保持患處干燥。熱疹的治療很簡單,通常并不需要去醫院接受專業的救助。  ② 曬傷。 人們應盡量避免曬傷。雖然曬傷引起的不適通常很輕微,一般一周以后可自行緩解,但它仍然是一種對皮膚的傷害。嚴重的曬傷需要到醫院進行醫治。  怎樣識別: 皮膚變紅,感到疼痛,暴曬后溫度異常升高。  怎樣處理: 如果未滿1周歲或出現發熱、水泡或嚴重疼痛的癥狀,要咨詢專業的醫生。  在處理曬傷的皮膚時,應記住以下要點:  ▲避免反復日曬。  ▲曬傷的地方請冷敷,或浸泡在涼水中。  ▲在曬傷的地方涂抹保濕乳液,不要使用霜、軟膏等質地過于濃稠的護膚品。  ▲不要擠破水泡。  ③ 熱痙攣。 通常發生在人進行劇烈運動且大量出汗時,使人身體中的鹽分和水分隨汗液一同流失。肌肉中的含鹽量低可能是造成熱痙攣的原因。此外,熱痙攣也可能是熱衰竭的一種表現。  怎樣識別: 四肢、腹部等大肌肉群的痛性痙攣,體溫可能會升高,一般不超過40-℃。  怎樣處理: 轉移至涼爽通風的地方,補充液體的同時,給予肌肉拉伸及按摩。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