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深入地下2400米,你會看到什么?
答案是你會看到中國首個、世界最深的極深地下實驗室——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
2010年12月12日,中國首個極深地下實驗室——“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在四川雅礱江錦屏水電站揭牌并投入使用。錦屏地下實驗室垂直巖石覆蓋達2400米,是世界巖石覆蓋最深的實驗室,它的建成也標志著中國已經擁有了世界一流的潔凈低輻射研究平臺,能夠自主開展類似暗物質探測的國際最前沿基礎研究課題。
“星辰大?!钡恼魍?,自此開始。
那一刻,該實驗室的參建者之一、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博士、四川大學教授唐昌建,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那真是一個歷史的時刻!”唐昌建毫不掩飾內心的自豪?!傲W游锢淼奶角笫俏镔|最深層次的奧秘,每一個發現都使人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更進一步?!比缃窕叵肫饋?,他依然神采飛揚。在他眼里,物理世界浩渺且神秘,是需要一生來尋求更進一步。
他總喜歡說“更進一步”,這是因為他人生經歷的“不確定性”,時刻在訴說著“更進一步”。
竹笛少年初長成
唐昌建,一名土生土長的重慶娃,心里敢想敢干、果斷直爽,骨子里剛毅自強。
依山傍水的重慶城與長江呼應,周而復始,奔流不息。徜徉在這種環境中,讓唐昌建養成了熱情奔放的性格。他熱愛竹笛,夢想著成長可以做一名文藝兵。
20世紀70年代,唐昌建就讀于重慶92中(今重慶濱江實驗學校)初中部,學校和融共生的人才培養方式,給了他發展特長的有質土壤,他積極參加各項文藝活動,綻放自己個性鮮明的青春時光。
“當時的我,真的有一個文藝夢,總是幻想有朝一日能站上更大的舞臺?!碧撇ㄕf,那個夢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
但時代的洪流呼嘯而來,1972年,初中畢業后的唐昌建到了重慶忠縣,被分到了大嶺公社和平三隊,和同齡人一起開展勞動工作,這一干就是三年。
中學時期的唐昌建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平和面對生命中的變化,他提醒自己。
在農村工作的三年,唐昌建耕田、栽秧、收割、開山,表現非常優秀,被評為忠縣知識青年代表大會的優秀青年,也當上了大隊的團支部書記?!爱敃r我組織大隊的青年搞科學種田,種出的大窩紅薯,一個就有5斤多,紅薯的一半都長在土面上,產品質量非常高,很受歡迎?!?/p>
因為出色的工作能力,他得到了在忠縣師范學校讀書的機會,專修音樂,并在畢業后分配到了一所農村中學。1977年,學校領導建議唐昌建接下物理教師的工作,此時的唐昌建,還徜徉于音樂的海洋之中,對物理學科并沒有實質性的概念。
學校領導告訴他,學好物理以后,可以修收音機、修喇叭,掌握很多技能。“雖然當時有點不理解學校的安排,但卻對物理學科提起了興趣,也就硬著頭皮接下了工作?!币驗闆]有系統學習過物理學科,他只能抽時間自學初、高中的物理學教材和相關數學知識。“很奇怪的是,復雜的數理學方程和原理似乎和我有著天然的默契,我很容易就可以理解?!彼腥缟裰?,一點就通。
對物理的熱愛自發生長
在學校教書時,懷揣著對物理的求知心,他報考了四川教育學院物理學專業并最終被錄取?!拔艺J為人的潛力是很大的,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點燃個性鮮明的自己,就會有無窮的能量?!?/p>
然而困難接踵而至,每月的工資只有32.5元,還要養活家人,生活一下子變得捉襟見肘?!安还苋绾味家x下去!”唐昌建個性中“堅守”“堅韌”的特質凸顯出來,于是,他開始了艱苦的的求學之路。
在四川教育學院讀書期間,唐昌建下定決心一定要將失去的青春時間奪回來。在沒有科研條件的情況下,他自發組織三五好友自主搞科研,進行物理實驗。那時的他依然保留著在農村中學任教期間的閱讀習慣,堅持廣泛閱讀物理相關的課外書籍。
冬天天氣太冷,他就到學校食堂鍋爐房里的煤炭灶火爐下面去背單詞。煤炭房昏黃的燈光和溫暖的氣溫,是他大學生時代記憶最深刻也最溫暖的地方。艱苦的求學生涯并未讓唐昌建心生怯意,憑借對學習的熱愛和一腔孤勇,他最終作為優秀畢業生,被四川教育學院選留了下來。
艱辛的讀博路
“原本期望可以在四川教育學院任教,但實際上,當時學校給我安排的崗位不是教師,而是實驗員?!碧撇ㄐ睦锉镏鴼猓皯{什么我就不能站上講臺!”
冷靜之后,唐昌建深入作了一番分析,覺得可能是自己的學歷還不足以勝任高校教師工作。于是他再次拿起書本,準備考取本科。
他想著,念完本科就可以做教師了。
“等我念完本科后,才發現學識依然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在一番思想斗爭后,我決定‘更進一步’,繼續讀書?!?/p>
1989年,唐昌建考入電子科技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在沒有工資支撐的情況下,他半工半讀,一邊打工掙錢維持家庭生活,一邊努力完成自己的學業。
1992年碩士畢業之后,唐昌建的導師將他留在電子科大繼續讀博士。一年之后,微薄的收入再也無法支持高昂的讀博費用和家庭開支,就這樣,他的第一次的讀博計劃就此擱淺。
退學之后,唐昌建經導師推薦,前往四川大學任教,但心中對物理學的執著追求讓他無法放下對博士學位的執念。于是他開始了第二次博士求學路,考取了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的博士,實現了自己的博士夢。博士畢業后,他再次回到四川大學任教,并工作至今。
研究生時期的唐昌建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博士畢業的唐昌建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深耕科研 品宇宙精妙
在四川大學任教期間,唐昌建獲得了由幾萬名學生組織選拔的“十佳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獎”,也獲得過國家“寶鋼教育獎”。他堅持教書與育人并重、教學與科研并重,其“知識傳授與先進思想傳播并行”的教育理念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唐昌建與研究生們一起進行學術討論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唐昌建與研究生們一起進行學術討論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在四川大學,唐昌建如魚得水,他沉浸在教育與科研當中,品味著物理世界帶給自己的成就感。
他最引以為傲的教學成果,就是創建了四川大學“等離子體物理”學科。目前,該學科已落實到相關重大國際合作——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ITER)科學領域開展研究。他還主持了9項國家級科研項目,發表了100余篇SCI學術論文。
有人問唐昌建,為什么對科研這么高的熱情?對此,他回答道:“人類總是愿意探究那些未解之謎,但實際上,我們現在所能了解的確實有限。就像暗物質和暗能量,它們主宰著宇宙的運動,可直到現在,人類對它們并不清楚,這就需要我們為之努力?!?/p>
從重慶濱江實驗學校到四川大學,幾十年來,唐昌建一直在進步。在他的心里,“更進一步”就是自己的人生信條?!白叩浇裉爝@個位置十分不易,但我仍然希望能夠和所有科研人員一起努力,來推動人類文明的偉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