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重慶市第三十七中學校一年一度的“自得杯”學術節拉開序幕。本屆學術節以“樹師德促師能 鑄師魂”為主題,旨在通過不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激勵教師愛崗敬業,助推學校教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重慶三十七中黨委書記、校長余位河致辭 岳洪玉 攝分享“師德師能”成長故事為教師“傳經送寶”
一位教師身上所具備的優良品質,不僅會賦能孩子的成長,也會給身邊的同事帶來滿滿的正能量。開幕式上,周坪、袁衛華兩位老師分享了她們的師德師能成長故事。
周坪老師分享師德師能成長故事 岳洪玉 攝“少年不識雙親意,養兒方知父母恩。”周坪老師坦言,打從自己女兒讀書那一天,她才真切感受到對“為人師”的渴盼與期待。“原來,天下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遇上良師,陪伴孩子度過人生中最緊要的成長歲月。”于是,周坪就在心中埋下一顆種子:將心比心,我也要做一位讓家長放心的老師。那時起,“將心比心,讓學生感受到善意。以心換心,讓學生體會到誠意。心心相印,讓師生共享一段可以回憶的時光。”成為周坪堅持多年的育人理念。
袁衛華老師分享師德師能成長故事 岳洪玉 攝袁衛華是一位在教育教學戰線上已奮戰近30年的“老教師”。分享中,她結合個人成長,向教師們“傳經送寶”。袁衛華建議教師們,應從提升教學、教研、撰寫論文、自制教具、編制試題等能力上,制定合理目標;帶徒弟的老師,則需要通過教學實踐、賽課等方式,幫助新教師提升能力。據悉,從進入三十七中,袁衛華就以師徒的形式帶領多位新教師開啟了他們的教學生涯。2014年起,袁衛華擔任初中物理教研組長工作,帶領組內的青年教師同心協力前進,提升他們的各項能力,打造出一支優秀的教研團隊。
兩位教師各自訴說著她們關于“師德師能”的小故事,有的是關于工作中的無私奉獻,有的是在教育過程中細微的小情節。一件件細小又感人的事跡從老師們口中娓娓道來,無不展現著“三七教師”優異的師德師能素養。
聚焦“樹師德促師能鑄師魂”為學校高質量發展賦能
據了解,“自得杯”學術節是重慶三十七中一年一度的學術盛會,本年度聚焦“樹師德促師能 鑄師魂”,旨在完善“自得特色課堂”,拓展學科特色、品質與內涵發展,構建具有三七特色的課程體系。
4月—5月,教師學術論壇、教師優質課大賽、學科特色活動、集體備課大賽等活動將陸續開展,集中展示廣大“三七教師”的專業水平素質、教育教學科研成果、課程建設創新能力等。
值得一提的是,該校學術節各項活動還與學校高質量內涵發展同頻共振,與打造一批校級骨干教師、創建“學習型團隊”、探索初高中一體化教育體系等年度工作目標任務緊密銜接。
“一起向未來”是今年的年度熱詞。重慶三十七中黨委書記、校長余位河告訴教師們,“我們的未來是將學校建成一所黨建工作扎實、學術氛圍濃厚、育人質量上乘、社會百姓尊重的市級教育強校。”余位河鼓勵全體教師,在奔向未來的征程上,我們要凝心聚力,著力打造三七發展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奮斗共同體;要勇于擔當,堅定不移落實區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不斷釋放激情,主動提升能力,發揚斗爭精神,為全區建設“公園大渡口,多彩藝術灣”總目標,做出重慶三十七中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 三十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