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新時代普通高中“雙新”建設 重慶復旦中學打造課例展示的“復旦樣本”

發布時間:2022-04-09 05:44:52  |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8日,重慶市渝中區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范區課例展示活動拉開帷幕,通過區內5所示范學校共10門優質課例和單元教學說課集中向全國直播展示,彰顯示范區“雙新”實施落地課堂取得的階段成果。

重慶復旦中學教師葉紅艷帶來課例展示《原子結構》 學校供圖 華龍網發重慶市渝中區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范區課例展示活動——重慶復旦中學現場 趙桂凱 攝重慶復旦中學教師任自成《直線與平面垂直》課例展示 趙桂凱 攝師生互動探究 趙桂凱 攝重慶復旦中學教師袁亮在單元說課環節帶來《立體幾何初步》展示 趙桂凱 攝重慶市教科院高中數學教研員、重慶市政府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市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張曉斌點評 趙桂凱 攝成都市教科院高中數學教研員、四川省特級教師、成都市學科帶頭人、正高級教師段小龍視頻點評 趙桂凱 攝

重慶復旦中學作為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市級示范學校,圍繞“雙新”實踐,通過數學和化學兩個精品課例,為全市乃至全國提供可供參考的“復旦樣本”。

以數學學科為例,重慶復旦中學教師任自成在執教《直線與平面垂直》一節中,便充分展示了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后的課堂互動和探究過程。課堂上,任自成并沒有急于將定義、判定原理等內容告訴學生,而是通過折紙、對話、互動等方式,帶領學生由實物模型過渡到幾何圖形,再到文字和符號語言,最后上升到立體幾何的想象,層層遞進,化無形為有形,讓學生在思考和動手中感知理論的變化,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這是基于發展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而變,我們需要更好地掌握新課程新教材的指導意義,并在實踐中加以改變。”單元教學說課環節,重慶復旦中學教師袁亮結合剛結束的課例展示作出分析。他認為,雖然研究的對象是變化的,但萬變不離其宗,真正落實學生的“四基四能”這一核心始終未變。他從教材內容編排分析、“三限“原則、滲透邏輯思維方法、重現活動教學等方面解釋了”雙新“后的“立體幾何初步”教學實踐的方法。

任自成和袁亮兩位老師的展示得到了重慶市教科院高中數學教研員、重慶市特級教師張曉斌和成都市教科院高中數學教研員、四川省特級教師段小龍的認可。兩位專家認為,這是一次基于理解數學、理解學生、理解技術、理解評價、理解教學基礎上的展示,重現了過程教學,也遵循了學生認知規律,在落實新教材,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和研究意識方面有積極成效。但兩位專家也直言不諱指出,授課教師在臨時生成問題方面對開放性、順序性等內容理解不夠,需要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加以變革,最終引導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世界、思考世界、表達世界。

在下午的化學學科展示活動中,重慶復旦中學教師葉紅艷帶來課例展示《原子結構》,她以化學史上科學家們對原子模型的不斷探索思考為線索,將光譜實驗、小組交流、課堂練習、師生活動融入其中,讓不同觀點激烈碰撞。單元教學說課環節,教師陳鑫帶來《基于證據構建原子結構模型的單元教學實踐》,同樣得到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認可。

其實,重慶復旦中學此次教學展示,只是學校“雙新”實施的一個縮影。

重慶復旦中學教導主任黃益全介紹,“雙新”實施以來,學校各個學科教研組通過學習理論、借鑒經驗、探索實踐,對課堂教學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實踐和改進工作,以聚焦核心素養、著力教師成長、完善課程體系、推進單元教學、融合現代技術、共享復旦資源為鏈條,理性思考“雙新”建設并持續作為。

黃益全說,在渝中“共生課堂”指導下,學校從微觀到宏觀,從局部到整體安排,以“大單元、大情境、大任務”為統領,指向學科核心素養,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

同時在課程方面,重慶復旦中學緊緊依托復旦基礎教育聯盟這一優勢資源,每學年都會選派學生前往上海、貴州等聯盟學校進行研學旅行。讓學生走進課堂、重點實驗室、高等院校等,拓展視野、規劃生涯。學校開設“復旦講壇”,定期邀請復旦大學院士、教授及復旦聯盟學校名優教師到校授課,促進課程優質化、高端化發展。

“學校還突出勞動教育、體育教育、藝術教育等課程優勢,開發開設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選修課、社團課和研學課,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黃益全介紹說。

重慶復旦中學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學校還將繼續有條不紊推進“雙新“實施,錘煉教師隊伍、促進均衡發展、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抓手,為渝中教育質量提升貢獻復旦力量,為“人文渝中 尚品教育”提供有力教育支撐。

關鍵詞: 復旦中學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