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班預計招生兩千人,8月5日線上報名,首開“滬語課”
就近入學,市民藝術夜校10區(qū)開分校
“市民藝術夜校春季班報名時,評論里近三分之一的人都在問浦東分校什么時候開。”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培訓部主任徐皓說。為讓更多中青年市民就近入學,此前熱議的“浦東分校”提上日程。本報記者昨天從市群藝館獲悉,市民藝術夜校秋季班拓展至10個區(qū),涉及15個分校及教學點,也開啟了夜校進商圈、進園區(qū)、進街道的試點。此次秋季班共開設86門課程,其中總校36門課,分校50門課,預計招生2000人,將于8月5日10時啟動網上報名,8月30日起總校開學,9月6日起分校及教學點開學。值得關注的是,“滬語課”首次出現(xiàn)在總校課程表里。
三個社區(qū)開出教學點
2016年,市群藝館創(chuàng)辦“市民藝術夜校”項目,開辟晚間時段服務18周歲至55周歲的中青年人群,近年來共開辦夜校課程181期,近4700位參與學員享受到公益、優(yōu)質的公共文化服務。
今年,市民藝術夜校春季班擴容,第一期擴大到靜安、徐匯、長寧、虹口4個區(qū)。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館長、市民藝術夜校總校區(qū)負責人吳鵬宏介紹,秋季班向全市拓展,新增普陀、奉賢、浦東、浦南、閔行、青浦、嘉定、臨港(國際藝術園)8所分校以及浦東新區(qū)南碼頭社區(qū)文化活動中心、徐匯區(qū)康建社區(qū)文化活動中心、虹口區(qū)上濱生活廣場三個教學點,為更多在職市民“就近入學”提供方便。
“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用合適的內容吸引中青年群體走進文化館。”吳鵬宏注意到,日前發(fā)布的《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 深化建設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中提到“深入實施全民藝術普及工程”。以往,大家戲稱走進群藝館的人群是“386199部隊”,也就是以家庭女性、孩子和老人為主。推出市民藝術夜校,意在用延時服務、錯時服務吸引更多在職中青年群體走進文化場所,推進全民藝術普及。
“今年是臨港新片區(qū)成立兩周年,臨港規(guī)劃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濱海城市,常住人口規(guī)模達250萬左右,目前人口總量在30萬左右。這意味著每年大約將有15萬人口凈流入,帶來迫切的文化需求。”臨港國際藝術園總經理、市民藝術夜校臨港校區(qū)負責人徐穎介紹,校區(qū)成立后,將以豐富并滿足市民群眾文化需求為目標,在大力推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著力構建普惠性、高質量、可持續(xù)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我們希望通過做好做大市民藝術夜校這個項目來提升市民幸福感,為城市軟實力建設添磚加瓦。”吳鵬宏說。
總校開出“滬語”課程
今年秋季班共開設86門課程,包括音樂、舞蹈、書法、美術、曲藝、攝影、生活時尚、語言8大類。由于課程人氣旺,市民藝術夜校采取同一門類每學員每年限報一次的學制管理。今年,群藝館數字文化館推出網上報名流程操作視頻,并新增線上簽到功能,如果曠課過多,可能會影響下一次報名。
市民藝術夜校還委托第三方上海市教育評估協(xié)會對課程進行評估,為課程的準入和淘汰提供客觀依據。評估協(xié)會將采取實地調研、前往各分校現(xiàn)場評估、電話采訪評估、隨堂聽課、學員個別訪談、專家組討論分析等形式,對培訓課程做出客觀、公正評價。
此次新加入的分校、教學點大都整合原有品牌特色和人氣課程,為市民提供多元選擇。如奉賢分校結合奉賢區(qū)非遺項目描金彩繪開設非遺漆藝培訓課,將通過12節(jié)課程帶領學員了解、感受漆藝中“蒔繪”“脫胎”“金繕修復”三種技藝。閔行分校則提前做了項目需求調研問卷,最終開設排在前四位的藝術培訓項目:形體修身、尤克里里、爵士舞和彩鉛畫。
今年,總校同樣根據市民需求新增不少課程。滬語體驗班是今年特色項目,徐皓介紹,該課程主要針對在職人群推出商務滬語、旅游滬語等實用性語言教學,會涉及民俗文化知識講解。授課教師“全程上海話”教學營造語言環(huán)境的同時,也會照顧零基礎的同學。(記者 鐘菡 皮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