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人大戰”的下半場是“留人戰”
又到一年畢業季,每年此時,許多地方都會出臺一定的人才政策,吸引高校畢業生赴當地就業創業。前兩年,一些省會城市上演了“搶人大戰”,今年“搶人大戰”又有了新變化,“戰事”開始下沉,不少縣級市和縣也加入其中。就連因“北上廣曹”?;鸨榫W絡的山東省菏澤市曹縣,也在本月公布了該縣人才創業扶持政策,涉及信貸、購房等諸多方面。
與省會城市多以戶口、購房資格等為人才爭奪資本不同,中小城市給出的蛋糕往往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有的是拿出各類補貼,例如創業就業補貼、租房購房補貼等,有的是為符合一定要求的創業者提供廠房、辦公場所等。如果這些補貼全數兌現,對應到成百上千名畢業生身上,加在一起,恐怕也不是個小數字,特別是對縣一級地方財政來說。
事實上,對于畢業生而言,選取哪個地點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和事業規劃,也是人生一次重要抉擇,將自己的未來與城市的未來聯系在一起。換言之,城市本身的潛力,以及城市與畢業生自身的適配程度,才是畢業生選擇就業創業地點要考慮的首要問題,而非補貼本身。從這個角度來說,對于城市而言,下沉之后的“搶人大戰”,收益最好的投入不是盲目發補貼,而是踏踏實實挖掘城市潛力,構建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就業和營商環境,投入資金補齊住房、教育、醫療等民生方面的短板,提升城市的公共服務能力,活躍當地社會文化生活。
要知道,在“搶人大戰”的上半場進入尾聲時,已經有城市在吸納大量年輕人口后,出現一定的資源缺口,例如新房難購和學位不足等。畢竟,年輕人留下之后,不僅需要能夠發揮其學識能力的相關產業,成家立業生育,同樣需要配套公共資源,以實現幸福安居。
換言之,“搶人大戰”下沉之后,下半場將是“留人大戰”,看誰能留住更多人才,讓人才幸福安居。在這場“留人大戰”中,一些更具活力、更有機會、社會發展程度不低的中小城市,與將于人口規模千萬級的省會城市展開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