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滿足市民多元化的學習需求 豐富市民的終身學習資源?

發布時間:2021-06-01 09:11:32  |  來源:文匯報  

讓市民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上海著力優化終身學服務體系

老人足不出戶如何跨越“數字鴻溝”

如何申領“健康碼”、如何完成“云閃付”實名認證、如何設置并使用支付寶……這些對年輕人來說“小菜一碟”的智能手機應用,常常讓一些老人“犯難”。“上海老年人終身學訓練營”由此正式上線,第一期課程就聚焦困擾老年群體的智能手機操作難問題,涵蓋支付、出行、娛樂等生活各環節,通過教師在視頻中“手把手”授課,讓老年人足不出戶跨越“數字鴻溝”。

終身教育,反映的是城市在發展過程中的人化尺度。從青少年兒童到老人,從家長到企業員工,都會因終身教育體系的發展而受益。作為國內最早提出學型城市愿景、率先基本建成學型社會的超大城市,上海年來持續創新發展終身教育體系,進一步提升了“泛在、可選”的終身教育品質,讓市民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

2019年,上海成功加入全球學型城市網絡,并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可持續發展教育”主題的協調城市之一,用生動案例為中國和全球的可持續發展教育貢獻智慧與力量。

老人“愛上”什么課,就開什么課!

所謂“眾口難調”,如何滿足市民多元化的學需求,豐富市民的終身學資源?

博物館公開課、美術館奇妙日、國畫欣賞、科普講座、非遺體驗……點開上海市民終身學體驗基地的微信公眾號,幾乎每周各體驗基地都會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市民準備不同類型的活動。從在校學生到退休人士,幾乎都能在臺上找到適合自己的體驗活動。

經數年發展,如今的上海已悄然建立了12個市民終身學體驗基地。各基地間通過聯動,主動對接資源單位,助推基地體驗展的拓展,至今已下設145個體驗點、969個體驗項目、1074門體驗課程,其中網上體驗項目200余個,每年接待體驗人數250萬人次。

鋼琴啟蒙、經絡養生……這些曾在各老年大學“一座難求”的課程,如今廣大老年群體都能在家輕松學。面向上海“50+”群體的“金色學堂”自今年3月上線以來,憑借著大量優質老年教育課程,成為了老人遨游知識海洋的又一新途徑。

這些年,老年人前往老年學校學的熱情日益高漲,但由于場地、師資等局限,能報上名的老人只是其中一部分。“金色學堂”的開播,首要任務就是緩解老年大學 “一座難求”的壓力——哪些門類的課程最難報上名,就先播放哪些門類!

為了更精確了解老人的學需求,上線前,工作人員曾開展了大量需求調研,進老年大學、下社區,找老人訪談,最終選出了深受老年人關注的“大熱”課程。此外,諸如旗袍文化、彩妝入門等相對“小眾”的課程同樣隨著需求的暴增而被制作方納入臺。

記者從市教委獲悉,年來,本市老年教育工作實現了老年教育參與人數、老年教育機構總數、老年人學組織數量、老年教育學資源“四個翻一番”的既定目標。下一步,上海還將賦能助推老年教育高質量發展,將探索政府主導、社會多元參與的老年教育多元供給機制,實施“新型老年大學倍增計劃”,鼓勵高校、社會力量舉辦實體或線上老年大學。

“百草堂”開講,農民家門口有了學基地

相較中心城區,農村地區以往一直是市民修身教育的薄弱板塊。在金山區金山衛鎮最大的居民社區金康居民區,住著3500多戶、1萬多名村民。盡管搬進了樓房,但不少村民仍會地在宅前屋后的綠化里種些蔬菜瓜果。

如何能讓這些村民改變“毀綠種菜”的慣?居民區黨支部動起腦筋,將社區活動中心南側半畝地試點開辟為“百草園”,集中種植牡丹、芍藥、夏枯草、丹參等中草藥,這樣既好看又實用,讓村民們找回農耕的感覺。

種了中草藥,采摘下來該怎么用?“百草園”很快升級為“百草堂”。工作人員為每種中草藥植物配上知識標牌和微信公眾號介紹,又請來區域內的中醫為大伙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開展中醫藥文化普及教育和養生講座。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當地居民積極參與到一些簡單中成藥的制作、中草藥標本制作等活動中。通過這些“家門口”的學,大家切身體會到中醫藥帶來的好處和變化。

按照老年教育三類學點的建設要求,如今,僅金山區一地就已建立起49座家門口的修身學堂,共開設課程153門,課程涵蓋舞蹈、民俗、書畫、戲曲、編織、器樂、家庭教育、手工制作等,上課的老師大多能用本地方言授課,深受百姓歡迎。(記者 王星)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