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學校語文教育中 作文何以成為一個難題呢?

發(fā)布時間:2021-05-13 11:13:59  |  來源:光明日報  

套路作文怎樣“解套”

當代語文教學中,作文是一個難題。日,有媒體援引專家觀點指出,“應(yīng)試作文和好文章長期存在著沖突”,再次引發(fā)討論。

然而,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作文這個難題似乎并不存在。那時,寫作文是很簡單的事,簡單得讓人驚訝。古代的許多孩子七八歲就能作文,有的甚至更早。陸定一就說過:“我查了一本書《唐說薈》,知道一千多年前唐代有不少孩子,‘六歲能文’。”文史學家傅庚生也曾說:“在清末民初,五六歲的孩子,到十歲左右,資質(zhì)不太差的,就可以寫文言短篇,大致通順。”

既然如此,如今的學校語文教育中,作文何以成為一個難題呢?

說起來有些復雜。筆者認為,主要是現(xiàn)代學校的作文教學沒有繼承傳統(tǒng)語文教育的讀寫經(jīng)驗,更具體說,沒有把課文作為學生學寫作的“參照對象”。這并不是說,語文教材所選的文章不是好文章。多年來,語文教材在選文方面一直要求“文質(zhì)兼美”,盡管不能說所選的文章都非常優(yōu)秀,但大部分文章還是“好文章”。關(guān)于“好文章”,美學家葉朗有個說法,認為其特點是“簡潔、干凈,明白、通暢,有思想、有學養(yǎng)、有情趣”。照此,語文課文的大部分文章能達到這個標準,至少也是接這個標準的。好好學這些文章,揣摩這些文章的寫法,汲取這些文章的寫作經(jīng)驗,學生作文就不會那么難。

問題是,多年來,語文教育一直沒有緊緊抓住文章來教學。20世紀五六十年代,面對這些課文,語文教學主要是分析其中心思想,找出中心思想才是重要的,文章整體的美質(zhì)、文章的形象生動及所包含的深湛的寫作技巧,都沒能給學生留下多少印象。這很像吃蘋果時只想得到蘋果的果核,而沒有吃到果肉,因此也就未能吸收蘋果的營養(yǎng)。

本世紀初的語文課改,提倡語文教育的現(xiàn)代化教學方式和討論方式,有一些語文課成了“才藝展示課”“影視欣賞課”“主持人比賽課”“口頭辯論大賽課”等,課堂熱熱鬧鬧,但恰好忽視了最重要的學,即熟悉文本,有些課堂上學生甚至不能把課文流暢讀下來。

之后,上述情況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糾正,語文形式的訓練得到重視,卻又把課文當成語文學的“載體”,認為課文的價值不在其本身,而在它所承載的語文知識,乃至提出“與內(nèi)容分析說再見”。

總之,由于忽視課文的教育意義,特別是忽視課文在學生寫作能力培養(yǎng)方面的重要價值,學生寫作文無法借鑒課文,就只能直接借鑒高考的范文,并進一步研究總結(jié)這些范文的寫作經(jīng)驗,最終形成一些固定的套路。套路作文被大量采用,使這種作文的“效能”不斷降低,難以獲得理想的分數(shù),另一方面也使人懷疑作文在選拔人才方面的信度。

“解套”需要在兩個方面同時進行。一是語文教學要以課文的學為中心,重視課文的解讀,讓這些“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刻印在學生的心田,成為學生作文的“范本”。如果語文教學不能真正重視課文的整體感受,而只是如教育研究者溫儒敏所批評的“美文鑒賞變成冷冰冰的技術(shù)分析,甚至是考試技巧應(yīng)對;學古文,就一個字一個字掰碎了講,課文還沒讀出感覺,就要總結(jié)思想、分析形象”,那么套路作文就始終難以終結(jié)。

二是需要提升語文試卷的評閱水準,盡可能準確地評判出套路作文,使套路作文得不到高分。有必要指出的是,中高考的作文題應(yīng)盡可能聯(lián)系學生的閱讀實際,包括課文學的實際和課外閱讀的實際,讓其真正發(fā)揮引領(lǐng)閱讀的作用,結(jié)束教學對文本的輕視。(記者 唐曉敏)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版權(quán)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jīng)濟新聞

2014-2020  經(jīng)濟資訊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jīng)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nèi)容傳播或復制.

聯(lián)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