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等技術的發展助推中國在線教育產業優化升級

發布時間:2021-05-08 15:22:33  |  來源:環球網  

五一特別企劃:我們的時代 我們的行業

疫情期間,在線教育行業迎來爆發式增長,消費者對在線課程等方面的需求大幅提升。根據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行業市場規模達2573億元,同比增長35.5%;整體線上化率為23-25%。其中,低幼及素質教育賽道、K12學科培訓賽道在線化進程加快是在線教育市場快速增長的最主要貢獻因素。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在線教育行業的快速發展,科技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也越加明顯。“年來科技對于教育發展的推動越發明顯,新科技在教育領域的有效應用與深度融合,已經成為當下探索教育變革的核心路徑。”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會長、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在第二屆MEET教育科技創新峰會上表示,科技的發展給教育帶來了新的可能,并且成為推進教育公、推進個發展、讓每個人成為更好自己的重要工具。

而在K12賽道,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加大研發費用重視技術創新。艾媒咨詢發布的《2020中國K12在線教育行業研究報告》指出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成為K12在線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K12賽道:布局多元化,素質教育成新競爭點

記者了解到,目前在線教育行業已形成多樣的細分結構,覆蓋K12學科培訓、低幼及素質教育、高等學歷教育、職業教育及成人語言等領域。

其中,K12學科培訓包含校內的學歷教育和校外的培訓輔導,面向從幼兒園到高中階段的學生,內容涵蓋學前早教、中小學課下輔導、語言學、興趣教育等多方面。

因覆蓋多賽道、跨越人群年齡周期長,K12學科培訓已成為在線教育行業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2020年,K12學科培訓占據整體在線教育市場17.9%的份額,預計未來仍將處于快速增長階段。

據一位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在K12賽道,多元化的布局和新興品類的開發是較集中的一種戰略趨勢。他坦言:“現在的教育培訓早已不是當年語數外‘三大天王’的時代,對藝術特長的培養,也不再是繪畫、樂器、舞蹈這么簡單。諸如數理思維、少兒編程、幼兒早教等新式細分品類課程正如雨后春筍般發展。”

騰訊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認為,經過十年發展,教育信息化建設正在從“工具驅動”,轉變為“數據驅動”:從單一的教學工具,邁向以數據應用提升整體教學能力、助力個化發展的新階段。

以少兒編程為例,在數字經濟的滲透下,計算思維及編程能力越來越受到行業重視。家長希望通過編程,幫助孩子建立與數字世界的聯系。

根據《2021少兒編程行業發展報告》,少兒編程教育在中國起步較晚,但隨著幾年政策推動及行業自身發展,市場對編程教育的認知和接受程度逐漸提高,滲透率有了較大提升,規模也達到百億級別。

據估算,當前少兒編程市場規模約為280億元;之后每年將保持約17%的增速,2025年,少兒編程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00億元。

隨著在線教育的橫向化發展,素質教育有望成為新的競爭點。有業內人士指出,科技素質教育將成為剛需教育。雖然目前該領域仍處于消費普及階段,但憑借用戶對教育長期存在的消費需要及互聯網思維的深入普及,未來行業滲透率提升空間巨大。

技術賦能:AI、大數據優化場景,提升教學效果

《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行業發展報告》指出,目前科技在教育領域全面推進,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代表的科技已縱深至各個場景,越來越多的品牌通過這一系列技術來提升用戶的學效率與互動體驗。

其中,AI互動課作為新物種,兩年呈快速發展趨勢,尤其在低幼啟蒙教育和在線編程教育中逐漸占領市場。以少兒編程領域的頭部品牌童程童美為例,該品牌正從學員、家長、講師三重維度,探索人工智能與少兒編程線上教學過程“教學練評測”的深度融合。

據童程童美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學員的作品和作業,童程童美會通過人工智能執行自動批閱功能,從編碼過程開始評分,代碼完成后進行運行效果及代碼質量評分,并自動生成學員的學報告。”

針對家長,童程童美除了定時向其推送學報告外,也會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抓取孩子線上學過程中的精彩瞬間,以內容集錦的形式推送給家長,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學過程中的更多細節。

此外,針對線上授課的講師,童程童美則依托于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實時巡課,并在課后通過人工智能對講師側的視頻進行分析,對講師的教學過程進行評估,糾正授課過程中的不規范部分,并在必要時對講師進行再培訓。

有分析師認為,AI教育通過自適應教學系統實現自動化測評及輔導,可根據學生情況規劃學路線,真正做到千人千面教學輔導,有利于滿足學生個化教學需求,提升教學效果。未來,AI教育具有較大發展空間。

童程童美相關負責人表示,人工智能對在線教育的賦能還有很大潛力可挖。除了關注學生與學內容的匹配,也應關注學方法的提升,通過AI與現代神經科學與認知科學的結合,幫助學生提高學效率。

而除了人工智能,大數據也在越來越多的教學場景得到應用。以K12賽道頭部玩家作業幫為切片,基于龐大的教育數據庫,作業幫正通過數據化反哺教研。

作業幫產研人員趙洪宇表示,“數據上的分析是團隊非常重視的一部分。比如,同一個知識點,用不同的授課方式,對學生的專注度曲線有何影響?萬人課堂上,有一道練題100%的人都做對了,那么這道題難度太低,該換掉了。”

記者了解到,為提升學生的學效率,作業幫長期投入建設自有題庫,通過創建資源生產臺保證學資料及題目解答等教育相關數據的生產供應。

在業內人士看來,通過海量的拍搜、練作答數據,并配以大數據分析體系,作業幫可以精準洞察全網學情,并可針對某個用戶群體給出數據分析和教學建議,幫助相關機構優化教學計劃。

在傳統線下課堂,教學效果的反饋曲線往往很長,可能要等到考試時才能得到反饋。但在在線直播課堂,有了幾萬幾十萬的學生,這些數據就有了不同于尋常的客觀意義。

正如作業幫智能技術實驗室負責人王巖所說,“在線教育的一大優勢就是將教學過程最大程度的數字化,這樣大量的創新科技都可以通過數字化的方式接入到其中,發揮線下難以做到的效果。”

根據《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行業發展報告》,相比于線下教育,在線教育的主要優勢在于便捷、資源共享、基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的教學形式。

有分析師指出,基于大數據、AI等技術的發展,未來教育服務核心環節的顆粒度將更細。而隨著教育供給質量的提升,企業也有望打造出更加生動、有趣的學場景,助推中國在線教育產業優化升級。(記者 鄭湘琪)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