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波一職業學院首次提出“工匠導師”概念 讓職業教育邁上新臺階

發布時間:2021-04-07 09:28:57  |  來源:工人日報  

踐行“雙師制”,讓職業教育邁上新臺階

據《浙江工人日報》報道,日,浙江寧波一職業學院舉行了首批“工匠導師”聘任儀式。5名拿到聘任證書的“工匠導師”,將定期給學生講課、帶學生實訓,把“匠心匠藝”傳承給學子。據悉,這是當地高校首次提出“工匠導師”概念。

校企合作辦學等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發揮出學校和企業的各自優勢,共同培養社會與市場需要的人才,是職業教育辦學的顯著特征之一。校企加強合作,企業參與協同育人,不僅有助于解決學生技能與市場需求脫軌問題,而且能夠緩解企業招聘難、培訓周期長等尷尬。

相比傳統職業教育的辦學理念和方式,現代社會的學徒制,無論是教育部提出的“現代學徒制”開展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還是人社部、財政部共同推出的“企業新型學徒制”踐行“企校雙制、工學一體”模式,其關鍵都是落實“雙主體”。過去,一些學校也與企業共同進行定點培養人才,譬如開設“訂單班”“冠名班”等,但這種合作往往以學校培養為主,企業參與較少,學生實際技能并不強。而如今校企共同主導人才培養,更加注重設立規范化的企業課程標準、考核方案,更加注重培養前沿的實操能力和技能傳承。

在這方面的實踐中,許多地方打破了過去一些簡單粗放的合作模式,采取校企雙師帶徒、工學交替培養、脫產或半脫產等方式培養學徒和人才。例如,一些企業帶學生徒弟的師傅不僅文化水較高,而且大多工作多年、是生產骨干和優秀工作者。學校聘請這些師傅為兼職老師,學生實際上擁有了學生和學徒雙重身份,不僅要學規范化的課程,而且要按照企業的要求完成崗位實,接受學校和企業的雙重管理。

學徒制是國家職業教育培訓制度和勞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如今的學徒制已不是傳統的“師帶徒”。學校和企業在培養、培訓的過程中,都把自己作為責任主體,共同主導人才培養,共同招生招工。有的企業在學生成為“生徒”后,給予其“準員工”待遇,讓其參加各種評比、技能比武活動并獲得相應獎勵。若畢業后愿意留在企業工作,還可以縮短甚至取消實期,直接按正式工上崗。

“不惰者,眾善之師也。”在長期實踐中,我們培育形成了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勞動精神,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把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各地諸如“工匠導師”、把課堂延伸到工廠、把教師擴展到工匠等鮮活實踐,正是實現“工匠導師+高校教師”雙師指導、“工匠精神+知識技能”多元育人的有益嘗試。

期待更多地方和企業加入到“工匠導師”進校園的行動中,激勵、幫助更多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并在探索中不斷總結提高,培養更多的工匠型人才。這對于中國制造、對于解決一些“卡脖子”問題、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都很有意義。(記者 胡建兵)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