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要聞:鼻頭涕藍(lán)鑱(chán)

發布時間:2023-05-10 09:02:44  |  來源:封面新聞  

鼻頭涕藍(lán)鑱(chán)

□余喜華


(資料圖)

鼻頭涕藍 (lán) 鑱(chán),在浙江臺州方言中意指小兒兩行清鼻涕掛到嘴邊而不知擦拭的模樣,引申比喻一個人形象丑陋,儀容邋遢,或吃相不好。

過去,每到冬天,有的農村小孩一受凍兩行鼻涕就會流下來。他們沒有手巾,有的干脆用袖口擦拭,抹得滿鼻子滿臉都是鼻涕,被大人笑稱“鼻頭涕藍鑱”。

鼻頭涕三字好理解,藍鑱兩字為何竟指丑陋、邋遢呢?

這是有出處的,藍鑱一詞在唐代是一個經常使用的詞匯。《廣韻》:“藍鑱,形兒惡也?!蓖跞试5摹队裉瞄e話》也載:“藍鑱鼻孔,真同生鐵之椎;靦甸骷髏,宛是熟銅之灌。”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一九“保寧仁勇祥師”:“有個漢,怪復丑,眼直鼻藍鑱?!?/p>

再來探究藍镵兩字的本源。

臺州方言中的镵,也叫镵子或者鑱頭,是舊時石匠的一種工具,用來鑿石開巖,也有用于鑿削金屬?,F在通用的叫法是“鏨子”。

鑱,本意為古代一種掘土器,裝有彎曲的長柄,稱長镵,便于山中挖藥,多為采藥人使用,又稱藥镵。又指犁頭,《廣韻》吳人云犂鐵。又意指刺、鑿,《玉篇》中的刺也,鏨也,即鑿石工具。

“鑱”的含義,應該取自犁頭的引申義。犁頭的形狀是螺旋形翻卷狀,鼻孔長成像犁頭那樣子,豈能不丑陋。“藍”字,古義通“襤”,即襤褸的襤,組合成“藍鑱”,其詞義不難想象。

其實,鑱在上古時期是傳說中的一種神器。《史記黃帝本紀》云:“帝采首山之銅鑄鑱,以天文古字銘之”;《管子》地數篇也云:“昔葛天盧之山發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為鑱鎧”。那時候的鑱,應為一種短兵器,劍的前身,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征。

隨著時代的變遷,作為兵器的鑱,被劍所取代。鑱,漸漸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裝上彎曲的長柄,用來刨土,演變成類似鋤頭的刨土工具;裝上直柄,用以鏟土,演變成類似于鏵鍬的鏟土工具;制成卷曲狀,裝上L形木柄,向前推犁,用以翻土,演變成犁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