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消委會:盲盒不代表消費者要為這種隱蔽性買單

發布時間:2022-04-15 10:19:54  |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盲盒質量良莠不齊、虛假宣傳、售后服務等問題,已成為投訴熱點。日前四川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梳理今年一季度消費者投訴信息發現,盲盒消費存在侵犯消費者知情權等4大問題。

盲盒消費存在的4個問題

? 不公示盲盒商品類別、概率,侵犯消費者知情權。

經營者借助盲盒特殊和隱藏,利用信息不對稱誘導消費者過度消費;

? 以盲盒方式銷售臨期食品。

因無法提前了解盲盒商品信息,消費者極易買到臨期甚至過期食品,侵害消費者健康權;

? 商品質量問題突出。

通過盲盒包裝銷售三無商品、山寨商品、二次銷售品等情況仍然存在;

? 虛假宣傳、過度營銷。

以盲盒方式包裝銷售質次價高商品、在校園附銷售盲盒產品等問題亟需規范。

案例

2月17日,四川省樂山市消費者蔡女士投訴稱,孩子在文具店購買“盲袋”拆開后發現是,棒棒糖、巧克力豆等預包裝食品,但均已過期。

經樂山井研縣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現場調查詢問,這批裝著過期食品的“盲袋”,因外包裝無標識、不透明,無法得知內部信息而未查驗。

四川省消委會認為,該行為屬于怠于履行法定查驗義務,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經調解,文具店向消費者賠償1000元并表示歉意。同時,井研縣消委會已將線索移交當地市場監管局立案調查。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

四川省消委會提醒,雖然盲盒類商品具有特殊,消費者無法提前知曉內部商品信息,但不代表消費者要為這種隱蔽買單。盲盒經營者應履行法定義務,按照《食品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規定,外包裝要標明商品類型和關鍵信息,須符合產品質量或食品安全要求,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安全權等合法權益。

2021年,中消協揭露盲盒騙局指出“盲盒經濟”存在過度營銷、虛假宣傳、假劣產品,消費糾紛難解決等問題。甚至有的商家將盲盒當成“清庫存”的工具。

今年1月份,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2021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點名盲盒等成為投訴新熱點。其中,消費者反映的主要問題就涉及:

利用盲盒銷售臨期商品或假冒偽劣產品;利用盲盒誘導消費者超額消費;一些商家拒不承擔盲盒商品的售后責任;以珍藏、稀有、限量等名義誘導未成年人沖動消費;盲盒概率不透明,存在私拆后再售賣等弄虛作假情形。

中消協建議加強立法規制,劃定盲盒經營紅線,對于低齡兒童、特殊商品、特殊領域禁止盲盒營銷,對于盲盒價格、銷售方式、概率表述等作出明確規制,對于違法銷售、黑箱操作、不當誘導、天價炒作、逃避責任等行為嚴厲打擊,有力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記者/劉銘)

關鍵詞: 合法權益 消費環境 放心消費 假冒偽劣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20035879號-15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