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網民“沖浪”生活風險多 跨越“數字鴻溝”邁過“數字陷阱”

發布時間:2021-01-12 14:58:00  |  來源:人民網  

在現代社會數字化與智能化飛速發展的當下,老年人與互聯網之間的“數字鴻溝”已成為必須逾越的課題。2020年底,工信部正式印發《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方案》。隨著國家相關措施的出臺,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在智能技術操作方面已經開啟了大刀闊斧的改造之路。

不過,在技術適老化改造邁出第一步之后,互聯網的“內容適老化”改造更需隨即跟上。為老年網絡用戶群體營造清朗安全的網絡空間,讓他們能夠規避風險快樂“沖浪”,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參與和推進。

老年網民“沖浪”生活風險多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到9.4億。其中,60歲及以上的老年網民群體占比10.3%,也就是約9600萬人。互聯網向高齡人群滲透明顯,老年網民逐漸發展為不可被忽視的網絡用戶群體。

足不出戶繳納水電燃氣費用、點一點屏幕網購送貨到家、隨時隨地瀏覽新聞資訊、在社交平臺與親朋好友互動交流……相比那些尚被“數字鴻溝”攔在互聯網世界之外的老年人,老年網民正在享受網絡帶來的智能、高效、豐富的生活方式。但他們的“沖浪”生活里同樣存在著一些困惑和煩惱。

“孩子們總說我發的新聞是謠言,我后來都不好意思往家里的群轉發消息了。”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孫爺爺已經年過八旬,平時他在上網時看到什么感興趣的消息,都會轉發到家庭群里與大家分享,卻頻頻被“懟”。不過孫爺爺也坦誠,自己很難分辨一條消息的真假,“一方面熟人發來的東西我不會懷疑,另一方面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查。”

孫爺爺的鄰居,今年61歲的秦大媽則有更“驚險”的遭遇。在瀏覽一篇公眾號文章時,秦大媽被頁面下方的廣告吸引了注意力。點擊廣告之后,她被誘導著輸入了包括家庭地址、銀行卡號在內的多項個人信息,“如果不是我女兒正好下班回家阻止了我,也許錢就被騙走了。” 秦大媽提起這件事仍然心有余悸。

雖然很多老年網民已經能夠熟練掌握互聯網應用操作,但面對網絡謠言、網絡詐騙、虛假廣告等數字陷阱,他們抵御風險的能力遠低于年輕網民。有些人缺乏辨別信息的經驗,成為謠言擴散傳播鏈上的一環;有些人甄別網絡技術的能力不強,容易誤操作導致信息被竊取,隱私遭泄露;有些人防騙意識薄弱,輕信虛假廣告,遭遇金融陷阱等網絡詐騙;有些人因缺少子女陪伴和親友溝通,沉迷短視頻、網絡游戲等,導致過度娛樂甚至影響健康……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張濤甫在接受《解放日報》采訪時表示,老年人媒介素養不高,容易成為不實信息的易感者。他們對新知識、新事物的敏感性和接受能力較弱,依靠生活經驗選擇和判斷信息,難以應對當今極其復雜的信息場景。

跨越“數字鴻溝”邁過“數字陷阱”

工信部印發的《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中明確規定,自2021年1月起,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為期一年的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從《方案》中提到的具體措施來看,除針對交互界面操作難的基礎問題,鼓勵企業簡化界面,實現一鍵操作等技術優化外,也同樣關注到了互聯網“內容適老化”的相關改造問題。例如,針對當前互聯網應用中強制廣告較多、容易誤導老年人的問題,《方案》要求網站和手機APP完成改造后的適老版、關懷版、無障礙版本,將不再設有廣告插件,特別是付款類操作將無任何誘導式按鍵。

人民網記者隨機調查了14位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網民,詢問他們在“內容適老化”方面的需求。“對網絡謠言進行標注提示”成為最多人贊同的一項,“權威媒體來源和自媒體來源進行明確區分”“提供面向老年用戶的專屬閱讀模式”“社交平臺及時關閉涉嫌詐騙老年人的賬號”等細節問題也被多位受訪者提到。

《人民日報》在評論文章《幫助老年人樂享數字生活》中指出,“數字鴻溝”要填平,清理那些針對老年人的“數字陷阱”同樣不能忽視。我們不僅要尊重老年人在數字時代的權益,而且要構建守護“銀發網民”的健康安全空間。邁入數字時代新征程,助老年人邁過“數字鴻溝”、越過“數字陷阱”,才能讓老年人更好跟上時代、享受數字生活。

此次工信部《方案》的提出,對于創造更適宜老年網民的網絡環境無疑開了個好頭。《方案》從杜絕虛假廣告和陷阱鏈接這類內容安全隱患開始,切實跟進已有問題,逐步清理“數字陷阱”,為“銀發沖浪族”增添了一道安全保障。

全社會合力“護航”老年網民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史安斌曾撰文指出,與號稱“數字原住民”的年輕人相比,老年人實際上是“數字移民”,因而相比之下更缺乏媒介素養。幫助老年網民提高媒介素養,已成為其滿足網絡使用需求,樂享智能科技生活的迫切要求。這不僅需要老年網民個人的積極配合與主動學習,更需要政府主管部門、互聯網企業平臺、家庭子女等全社會、多主體的共同參與。

政府管理部門須發揮重要抓手的核心作用,尤其是網絡監管部門要加強整治網絡謠言,深入打擊網絡詐騙。基層社區可以定期開展幫扶活動,舉辦提高老年人媒介素養的培訓講座,適時講解互聯網的最新相關知識。

互聯網企業要有自覺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網站和手機APP應用平臺應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完成適老版、關懷版的應用改造,主動過濾有害信息,刪除誘導性消費鏈接。同時,完善內容審核機制,切斷不實信息的發布源頭。

家庭的關愛與情感上的陪伴對于老年人來說也十分重要。年輕人應該承擔起網絡新技術新知識的普及責任,耐心教導家中長輩如何辨別謠言,防止他們過度沉迷娛樂資源,為最親近的人點亮網絡遨游的指路明燈。

此外,媒體在互聯網上進行內容傳播時,也應該更多地考慮老年網民的閱讀習慣,向他們提供更權威、更易讀、更有價值的內容。2021年元旦正式上線的“人民網+”客戶端就在菜單欄的醒目位置開辟了單獨的“生活”板塊,匯集了日常科普、辟謠求真、安全提示等民生服務類資訊。“這個APP里科普辟謠的內容很豐富,主流媒體出品也值得信賴,我會推薦給家里的老人使用。”有網友留下了這樣的評價。

當下,有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渴望擁抱數字科技、展望智能未來,關注互聯網“內容適老化”改造,全社會共同參與和努力,才能幫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互聯網生活。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