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防疫“新十條”的頒布,自12月中旬以來,來院新冠陽性患者急劇增多。面對門急診病人扎堆,病房床位爆滿,醫院再次迎來巨大的疫情考驗。醫務人員拖著病痛和極度疲憊的身軀,前仆后繼,選擇堅守陣地救治患者。他們身著一襲白衣,夜以繼日,堅守在臨床一線,不退反進,向“陽”而行,“疫”往無前,用天使初心,不負高高飄揚的黨旗,以平凡之軀守護著萬家燈火。
醫院黨委——科學統籌、嚴陣以待,為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筑起堅強堡壘
在保障正常醫療秩序的同時,院黨委積極應對、主動作為,圍繞保健康、防重癥、降死亡的目標,最大限度釋放醫療救治能力,最大程度做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應救盡救,確保來院患者得到科學、規范、有效的治療,全力肩負起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責任與重擔。
(相關資料圖)
全心全意提供醫療保障。隨著疫情形勢和救治壓力增大,院黨委相繼出臺了《關于做好當前醫療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關于門診、急診、發熱門診收治新冠感染患者的流程》等多個文件形成整體救治方案,將精準救治工作做到最優化。向全院干部職工發出倡議書,要求領導干部靠前指揮、率先垂范;全體黨員挺身而出,沖在一線;提倡無癥狀感染者和輕癥醫護人員“能返崗盡返崗”,堅決守牢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底線。
因時因勢調整人力資源。從行政職能科室抽調多人充實到臨床一線,參與臨床一線救治工作;從其他臨床醫技科室抽調人員支援ICU、內科、急診等重點科室,增強醫療服務能力;發揮高校實習生作用,充實臨床一線力量。合并神經外科和口腔科,騰出護理人員;合并兒科和急診門診,提高輸液能力;合并腸道門診和發熱門診,擴大發熱門診面積并增加診室,最大限度節約人力資源。
千方百計增強救治能力。全院各科室24小時滿負荷運轉,門診接診人次爆發式增長,日均在院最高峰達700余人次,CT檢查日均600余人次。落實首診負責制,最大可能解決患者流轉問題,按照患者病情給出開藥回家、輸液觀察、入院治療等處理意見。舉行新冠病毒醫療救治工作培訓會,在工作群下發多個學習資料,線上線下相結合,要求所有臨床醫生掌握新冠病毒患者救治知識。目前,醫院所有科室在收治本專業病人的同時,均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病人。組建醫療救治專家組,落實專家排班制度,完善會診工作流程,確保每一位患者得到及時有效救治。此外,緊急采購呼吸機、心電監護儀、高壓氧治療儀等設備,加強藥物、防護物資儲備,全力保障物資供應。
全院各科——“疫”不容辭、向“陽”而行,用血肉之軀筑起守護生命的“硬核”防線
在院黨委的科學統籌、有力指揮下,面對疫情防控工作重心從預防轉移到了臨床的這場大戰大考。全院上下一心,全體醫護人員舍小家顧大家,逆行出戰,不畏艱難,駐守在防疫最前線,一路“逐陽”,用血肉之軀筑起守護生命的“硬核”防線。
發熱門診和急診,是疫情防控與救治的最前沿陣地,接診量遠超日常接診量。
僅12月30日一天,急診科接診患者289人次。急診科醫生馮鋼介紹,在病房床位緊張的情況下,急診科的留觀床成為了住院患者入院前的過渡病床。救護車24小時出診沒停歇,護士一刻不停歇地給患者輸氧、輸液、抽血、量血壓……急診科醫生雷清華甚至將椅子借給患者輸液使用,自己站著看病、開處方。
面對人手緊、病人多、資源緊張等困難,發熱門診醫護即使自己陽了,最多2天后也及時返回崗位繼續工作。門診部主任張潔、發熱門診負責人常君、護士長鐘俊芳均在感染新冠后強忍病痛,堅守崗位,協助處置危急重癥患者、協調相關科室調取防護物資、配備治療藥品、維持診療秩序、及時解決患者就診中遇到的各種困難。
在這場疫情大考中,呼吸內科更是勇挑重擔。所有重癥新冠病毒患者,除危重癥轉入醫院重癥醫學科外,其余的均轉入呼吸內科救治。
△馮意麗醫生查看陽性患者病情
呼吸內科醫生馮意麗,也是一名身懷六甲的孕婦。“科室收了個58歲的危重患者,當時發生了心臟驟停現象,那天正好馮意麗醫生當值,她立即沖上前去,準備為患者進行心肺復蘇急救,是我們強行將她拉住,她這才意識到自己還是名孕婦……”提起馮意麗醫生,呼吸內科護士長劉丹就感慨萬千。事實上,作為護士長,劉丹自己也是拖著邊發燒,邊咳嗽的疲累身體,為患者服務,最終拖成了病毒性肺炎,而她,沒有就此休息而是利用在晚上整理病人資料的“空隙”,為自己輸液治療。
而科室龔嬌芳主任、李小虎和胡娟副主任,更是拖著病體,日以繼夜,全天24小時守護在醫院臨床一線,除在門診部看診外,就在住院部搶救、看護患者,哪里缺人手,他們就沖鋒在前,頂在哪里,用責任和擔當,確保了呼吸內科的正常運轉。還有朱停、謝文琪、童夢軍護士,發燒后給自己塞了顆退燒藥后,就直接返崗了,由于人手緊張,返崗后,她們直接從下午5點到上班到第二天早上8點……
在所有臨床科室中,還有一個“特殊”的科室——兒科。
兒科副護士長蘇慧說:“目前很多住院患兒精神欠佳,血氧飽和度低,需要持續心電監測和給氧才能改善癥狀,因此醫務人員必須有高度的責任心和精湛的專業技術才能將重癥患兒轉危為安。”蘇慧本人因每天與陽性患兒打交道,持續勞累,陽過一次后不幸復陽。
“此次疫情中,我最對不起的不是患兒及其家屬,而是我的同事們……”兒科馮傳咸主任歉疚地說,目前為止,科室幾乎所有人員都已經感染了一遍,但是即使感染了,馮傳咸主任也要求所有醫護人員必須堅守崗位,不得離崗。護士雷軍上夜班燒到39度,用了退燒藥后繼續堅持把夜班上完。陳煊醫生值班當天,在連續收治了14個患兒之后,倒在了醫生辦公室,被馮傳咸主任和值班護士推到12樓心血管內科進行后續搶救住院……
事實上,在醫院,哪里都是醫護人員與新冠病毒搏擊的戰場。重癥醫學科和感染內科醫護人員更是爭分奪秒、勇挑生命重擔。兩個科室長期滿負荷運轉,在急危重癥病人多、病情重,科內醫護人員相繼感染。重癥醫學科醫生楊成在頭天晚上發燒39度多的情況下,第二天仍然艱難地爬起床去查房。感染內科護士李男,在感染的第七天的時候,由于劇烈頻繁的咳嗽,出現了喘憋,患者善意提醒她去檢查時,做了CT才發現自己感染上了病毒性肺炎。
醫護人員在奮力搏擊新冠病毒的同時,許多科室主任、護士長更是沒日沒夜地守在醫院,守著患者,全然顧不得自己早已感染的身體。重癥醫學科主任雷晚紅說:“群眾需要我們,我們不能倒……”感染科主任徐虹說:“大家現在都感染了,上班好像也是很司空見慣的一件事情,也大家都是心往一塊想,勁往一塊擰,一個目標就是救治更多的患者。”
骨外科護士長曾靜背著氧氣包,一邊吸氧一邊給患者配藥。心血管內科主任鄭奇斌一邊上班一邊打針,普外科主任胡國興住院帶病參與危重病人的討論搶救……面對身體的不舒服,他們也想躺著休息,但職業的責任心讓他們不敢休息,哪怕被強制休息,他們也只肯休息一天、兩天甚至半天,因為他們把保障群眾生命健康視為天職。
關心關愛——綠道救治,走訪慰問,用務實的行動鼓舞醫護人員的“抗疫”士氣
為最大限度鼓舞醫護人員的“抗疫”士氣,醫院最大限度關心關愛醫務人員身心健康。院領導多次深入臨床一線科室,組織看望患重病的醫務人員;對于感染的醫務人員給予5天帶薪休假,并開通重癥醫務人員救治綠色通道,實現醫務人員上班、就診兩不誤。對在疫情防控中勇于擔當、甘于奉獻的醫務人員給予晉職晉級、評先評優等方面的政策傾斜。
一系列有力的舉措,實實在在為全院職工解決困難,緩解員工壓力,增強全院職工的歸屬感和自豪感,鼓舞醫護人員的“抗疫”士氣,凝聚了疫情防控的一線醫療力量。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是的,在這片熱土上,有太多太多的可愛的人,戰“疫”之下,有太多太多的無名英雄,所有參與疫情戰役的人們,都是最美的逆行者。因為他們的“向陽而生”負重前行,才有了歲月靜好。希望每一位朋友,在他們辛勤工作時,給予他們最大的理解與尊重,如此,他們會更加勇毅篤行。
(來源:咸寧市第一人民醫院 編輯:余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