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安報道秋高氣爽、天高云淡。9月29日,在官埠橋鎮河背村7組熊李,蜿蜒的村道傳來陣陣挖掘機的嘎吱聲,打破了灣子往日的靜謐。
(資料圖片)
筆者循著機械的聲音、伴著桂花的清香,沿著曬場步行200余米,來到熊李的“當家塘”。一臺大型挖掘機在現場施工負責人李濟達的指揮下,正在對塘堰進行修整。
“熊李大塘由于年久失修,塘壩上的蟻穴、蛇鼠洞逐漸增多,久而久之形成穿堤,導致漏水。”李濟達說。
熊李大塘始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7組的當家塘。該塘面積共計20余畝,正常情況下可蓄水2.6萬立方米,保證4、5、6、7等四個組共計300余畝的灌溉用水。
七月以來,旱情不斷升級,加之缺乏有效降水,全鎮多處農田龜裂,塘口見底。為了推進水利設施補短板工程,官埠橋鎮搶抓時機,結合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組織人員下沉一線,對需要修整的當家塘進行摸排。
與此同時,該鎮組織發動各村對灌溉面積達100畝以上的“當家塘”進行修整,經鎮水利站對整改內容、工程量、資金量進行復核后,按照“當家塘”的類型給予50%或20%的補貼。
“此次大塘修建,我們先是抽槽,維修加固塘壩,其次對溢洪道擴挖,進行護砌、澆筑,最后就是在后壩部分進行清淤,并對荒地擴挖,增強庫容量。從9月23日啟動,預計‘十一’期間完工。”施工現場,李濟達和鎮水利站負責人程家俊介紹修整情況,并對輸水管和溢洪道的設計交流看法。
李濟達不僅是現場施工負責人,也是河背村7組村民。因今年旱情嚴重,塘堰漏水,自家的9畝農田只有3畝田獲得了收成。
“這個熊李大塘多年未修整,使用效率低下,周邊的村民都盼望著能夠翻修一下。今年鎮里出臺政策支持我們修建大塘,我自己主動要求來幫忙,出一份力。”李濟達說,當家塘和村民的生活生產息息相關,是農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的頂梁柱,政府出政策出錢來修,大家共同出力來管。
據悉,全鎮共計32口“當家塘”需要維修,涉及10個村,預計維修資金200余萬元,11月底前全面完工,屆時惠及4000余畝農田。
“修好當家塘,蓄水如儲糧。近期,官埠橋鎮不等不靠,通過爭取上級支持、村組自籌、群眾投資投勞等共同締造的方式,推動農田水利補短板工程的實施,真正讓‘當家塘’發揮效用,當得了家。”鎮長余樂說。
(特約記者:陳涵 編輯:劉正杰 責編: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