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超市、店鋪通過打折促銷的方式處理臨近保質期的食品

發布時間:2021-06-10 11:08:03  |  來源:北京晚報  

晚上,當很多店鋪已經準備關門打烊時,通惠家園里的一家生鮮店內卻是人頭攢動。原來,一過晚上7時,店里的生鮮就會打折處理,每過半小時就再打一次折。自《反食品浪費法》實施后,越來越多的超市、店鋪通過打折促銷的方式處理臨近保質期的食品,在避免食物浪費的同時,也讓消費者得到了實惠。

■生鮮食材打折促銷

通惠家園惠生園13號樓下新開了一家生鮮店,號稱不賣隔夜食材。每天晚上一過7時,店里的水果蔬菜和肉類等都會打折銷售;而且每過半小時就再打一次折。

購物筐里塞著紅薯、洋蔥、蒜苗的劉女士正排隊等著交款。此時,店里的貨架上剩下的蔬菜寥寥無幾,水果也只剩下一小堆荔枝。按照店方的規定,如果晚上11時30分還有賣不掉的果蔬和鮮肉,店方就會把食物免費送給居民。“一般等不到免費贈送的時間,東西就全沒了。”顧客李女士說,有一次晚上10點她去店里買東西,貨架上就已經空空蕩蕩了。“打折不僅讓居民得到了實惠,也讓店里保證每天供應的食材都是當日最新鮮的,可以說是雙贏。”工作人員說。

在朝陽區科學園南里西街附近,也有一家生鮮超市,店內有個專賣打折水果的小貨架。兩根羊角蜜香瓜10元,一盒切好的火龍果5元,七八個蘋果只要15元……“還是挺實惠的。”一位顧客拿起切好的火龍果看了看說。店員介紹,購買打折水果的顧客每天都不少,因為這些水果的價格有的甚至不到原價的一半,顧客得到了實惠,商家避免了浪費。

■從源頭控制進貨量

烘焙店的面包保質期一般都比較短,夏季更是不超過3天,有的商家甚至會標注“建議當天食用”。晚上8時30分,在東單路口的一家面包店里,柜中的面包已經所剩無幾。“我們一般會根據客流量的不同,來準備工作日和周末的面包供應量。所以到了晚上,剩下的面包就不會太多。”一位正在理貨的店員告訴記者,對于實在賣不完的面包,店里會讓員工自己挑選一些當作“早餐福利”,再剩下的就會廢棄處理掉。

在另一家面包店里,每天晚上8時30分后店里會迎來又一波購買高峰,原來這家店每晚都會推出“買四送一”的優惠。“每天晚上打折促銷后,面包就會銷售得特別快,所以我們每天剩不了多少,實在賣不掉的就是員工自己分一分,或者送給周圍商鋪相熟的店員,反正不會扔的。”一位店員說。

記者走訪時發現,很多面包店晚上都會推出類似打折促銷的方式來處理剩下的面包,而且大多數門店對供應量都“心中有數”,所以通常都不會剩下太多。

■保質期越近價格越便宜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越來越多的超市對臨期商品打折銷售,或者作為贈品參與促銷活動。

一年多前,因為每天會扔掉到期食品,連鎖超市盒馬鮮生曾飽受爭議。如今不少消費者發現,盒馬鮮生的貨架上也出現了打折的臨期食品。晚上9時許,在盒馬鮮生北京西站店的生鮮區域里,挑選商品的顧客還有不少,一些包裝盒上貼著7折的促銷貼紙。工作人員介紹,每天店里的工作人員都對水果蔬菜等生鮮食品進行檢查,如果發現有臨近保質期的商品,就會進行打折處理。除了水果,奶制品區域有個貼著打折專區標簽的冷藏柜,里面存放著不少保質期已經過半的包裝食品,有肉腸、飲料、鮮奶、酸奶等,都是在原價的基礎上打7折。

在宋家莊地鐵站附近,有一家名為“寶藏集市”的臨期食品專賣店,從面包餅干薯片等零食到各種飲料酒類,商品琳瑯滿目。“我常來這里挑選食物,價格會比超市里便宜些。”吳女士已經選好了兩盒蛋糕、三瓶汽水,這些食物距離過期還有四個月。由于工作的地方離這里不遠,吳女士是這家店的常客,“畢竟是臨期食品,不能囤太多了,不然放在家里過期了也是一種浪費。”

記者仔細觀察這些商品的價格,發現商品的折扣跟保質期所剩的時間長短有關。在食物的價簽上,商家也會仔細標注臨期食品到期的日子。

專家建議

建立有效機制避免食物浪費

“歐美一些國家,會把臨期食品捐給慈善機構,通過救濟機制,為低收入者提供最基本的食物保障。”在采訪中,顧客徐女士認為,除了打折促銷外,商家也可以把一部分臨期食品免費分發給需要的人,或者與慈善機構合作來處理這些食物,通過更多的渠道避免食物浪費。

但一些面包店的商家卻表示,這樣處理臨期面包存在一定風險,不僅增加了額外成本,而且萬一在贈送過程中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很難劃分責任;所以對面包店來說,從源頭控制生產數量最重要,偶有剩余直接廢棄是最劃算的方式。對此,京師律師事務所許浩律師表示了一定的理解:“因為食物是從你這里出來的,如果免費贈送給他人,一旦食用后出現問題,商家也會承擔一定的法律風險。推行這種方式,需要更多的法律保障和更多機構的配合。”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表示,在低價促銷臨期食品的同時,商家也要盡到告知義務,讓消費者自己判斷衡量。臨期食品安全與否,要看食品的品質有沒有變化,除了受出廠時間的影響外,還受到貯存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有時候即便還在保質期內,食品因貯存不當也可能會變質,成為食品安全的隱患。另外,購買臨期食品應盡快吃完。“有很多食物都是在家里放過期的,所以購買的時候也不要一次性買太多。”

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臨期食品的發展雖然逐步走向“大眾化”,背后市場規模龐大,但仍然面臨很多挑戰。他認為,從目前來看,食品行業要做到供需完全平衡無浪費還比較困難。想要盡可能減少浪費,目前的食品行業需要培養具有良好運營水平、成本控制能力和庫存管理能力的專業人才,配合不斷發展的大數據技術,有效管理不同品類的食品在不同店鋪的供應量。另外,國家監管部門對于臨期食品的流通還沒有管理細則,這對臨期食品處理也提出了很大挑戰,是否要設立臨期食品公司的準入制、是否要采取審查制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在未來減少餐飲浪費的大環境下,需要形成政府、行業、企業、渠道端以及消費端共同監管的機制。(記者 李環宇 徐英波)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