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國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膠州市心理康復醫院全體干部職工使命在肩,任重道遠。連日來,他們舍小家、顧大家,不畏風險、不舍晝夜,持續奮戰在臨床一線,盡最大努力保障日常診療與住院服務,展現出了醫務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面對著因感染而造成的減員,沒有輕言放棄,而是更加凝心聚力,三年的抗疫時光早已鑄就了他們面對任何困難無往不勝的力量,時光最深的刻痕里,有他們同心奮斗的足跡。
01
“王醫生,67床39℃,35床咳嗽咳痰厲害,92床有點煩躁…”,這是醫院精神一科副主任王曉亮日常的一個工作縮影。自12月中旬以來,精神一科多名醫護患同時出現感染情況,為保證患者的安全,王曉亮果斷把“家”搬進了病房,在辦公室支起小床,累了就在小床休息,有急癥患者就起來處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第一波感染患者退燒以后,王曉亮發現科室很多老年患者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在行胸部ct以后,大多出現肺染的情況。病情一刻都不能耽擱,他馬上與內外科主任共同會診,商討治療方案,觀察病情變化,查看重癥的患者,與患者家屬溝通病情等等,“連軸轉”成了他工作的關鍵詞。
面對如此高強度的工作,同樣還是“陽人”的王曉亮坦言:“面對病毒,精神障礙患者是易感弱勢群體,需要特別保護,再加上群體中高齡老人和基礎病的患者居多,醫療救治的壓力很大,整個一科的醫護團隊都在咬牙堅持,有的正發著燒依舊堅守在崗位,有的感染后病情稍有好轉就立即主動返崗,輕傷不下火線,只要能撐住,就要爭分奪秒的與時間賽跑,全力保障患者的安全。”
02
12月19日,膠州市心理康醫院精神二科副主任陶鰲作為第三批進入封閉病房醫療人員,正趕上封閉病區出現確診陽性患者,剛“陽康”解除隔離的陶鰲不等身體恢復好主動請戰,投身抗疫一線,身為黨員的陶鰲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醫務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精神二科病房長期承擔著重型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療工作,一大部分是年老體弱的患者,如果疫情傳播開,風險可想而知。19日當天病房就出現40多名發熱患者,并伴有身體酸痛、腹瀉等不適癥狀。陶鰲馬上分析當前形勢,緊急制定治療措施,指導隔離,逐個排查患者軀體表現并安撫他們的情緒。處理完遺囑已經過了飯點了,急匆匆吃口方便面,上報完疫情情況,又轉戰處理新入院精神病患者的急性發作,不等處理完,病房再次出現一波發熱患者。又是一波緊急處理,好在一切順利,沒有發生意外情況。這樣驚心動魄,與病魔抗爭的場景無時無刻不在封閉病房內上演,高壓力、高緊張的狀態是工作日常,半夜起來處理患者病情更是習以為常。
不管晚上起來多少次,每天早上6點陶鰲都會準時起床進行交接班,詢問昨晚發熱患者的情況怎么樣,精神狀態好不好。查房時陶鰲總是仔細詢問,分析檢查結果及用藥情況等等,進而做出判斷。對確診患者,陶鰲責任就是執行新冠肺炎專家組治療方案,積極溝通院領導及專家的意見,精神病患者個體差異很大,有的表現輕但是病情重,有的反應慢,遲遲退不下熱,有的還伴有心臟病、高血壓等其它疾病……。一周來發現確診“新冠病毒感染”50多例,陶鰲靈活、科學應對,和醫療團隊采用綜合療法和個性化治療雙管進行,每天與家屬溝通聯系告知患者的病情變化,確保每一名患者得到科學合理的救治。
一個人的努力不足以照亮前行的路,一群人的堅守才能迎來春天。抗擊疫情沒有局外人,防控工作沒有旁觀者。我們堅信,每一個心康人的點滴付出必將凝聚成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
(責任編輯: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