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來千帆競,潮涌逐浪高。
6月25—26日,2022中國·南沙國際集成電路產業論壇在廣州市南沙區召開。本屆論壇的主題為“合作共贏共向未來”,舉辦2個高峰論壇和寬禁帶半導體、汽車芯片、產業鏈協作、產業投融資4場分論壇,200多名院士、行業專家和國內外著名企業、科研機構、投資機構及半導體集成電路骨干企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行業組織、高等院校等代表齊聚一堂,共商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大計。
廣州南沙要打造成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集成電路是重要一環。
讓企業安心:南沙發布“強芯九條”,企業落戶最高支持3億元;來南沙追“芯”:南沙推動重大政策加速落地,企業投資熱情高漲;立產業雄心:搭建國際合作大平臺,南沙正成為廣東打造中國集成電路第三極的重要一環。
南沙行動,企業心動,灣區“芯”動。灣區之心,發力灣區之“芯”。
南沙行動
讓企業安心
營商環境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政府用心,企業更安心。
論壇開幕式上,南沙介紹最新推出的《廣州南沙新區(自貿片區)促進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扶持辦法》(即“強芯九條”新政),為南沙集成電路產業注入“強心針”。政策從重大項目落戶、完善集成電路產業鏈等9個方面進行扶持,對新引進的集成電路制造類企業給予總投入10%、最高3億元落戶支持。
南沙“強芯九條”的發布,是助力打造中國集成電路第三極的積極探索與擔當。
近年來,南沙把握集成電路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大力推動集成電路產業集聚發展,引進培育了芯粵能、芯聚能、聯晶智能等一批龍頭企業,在國內率先實現寬禁帶半導體全產業鏈布局,初步形成了覆蓋寬禁帶半導體設計、制造、封測、材料全產業鏈完整生態,建設約1.97平方公里的集成電路產業園,設立規模21億元的廣東省半導體與集成電路風險子基金,形成“芯芯”向榮的發展態勢。
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認為,近幾年,廣東、廣州、南沙為半導體企業布局中國、跨越式發展提供了一個“家”,越來越多的目光聚焦在這片充滿活力和無限希望的熱土。
南沙區區長董可介紹,芯片項目落地南沙,除了能夠享受國家政策紅利和“四鏈”融合政策,還能獨享最新推出的“強芯九條”新政。
作為推動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南沙對新引進的集成電路制造類企業給予總投入10%、最高3億元落戶支持;按照企業建設公共服務平臺的實際投資額30%,給予最高3000萬元一次性補貼;按照企業實際流片費用50%,給予最高2000萬元補貼……
“目前,南沙正抓緊推進政策落地各項工作,讓更多企業能享受國家政策紅利。”董可表示。
集成電路企業的培育與成長和區域的創新創業環境密切相關。南沙推出了國家級新區首個“四鏈”融合政策體系。一方面,提出含金量高的共性核心政策,全生命周期支持企業經營發展;另一方面,結合重點產業領域、重大功能平臺及急需緊缺人才的發展需求,推出獨角獸“元宇宙”八條、“黃金牧場”九條、科技創新十條等特色專項政策。新政策多個條款力度領跑全國,預計未來5年將投入超200億元。
“以最優越的資源、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質的服務,讓大家放心投資、安心創業、舒心發展。”南沙的承諾擲地有聲。
企業心動
來南沙追“芯”
南沙“強芯”,企業動心。企業如人,優秀的企業往往具有靈性。這種靈性,實際上是一種發現市場、創造市場和引領市場的能力。
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陳玉東坦言,來南沙參加論壇的主要目的是來追“芯”的。“我們希望能走出長三角,與珠三角的人才一起開發集成電路產業。”陳玉東認為,國家政策紅利和“強芯九條”區域性政策大大提升了南沙的知名度,也讓跨國集團在港澳分支機構和港澳人才的流動更自由。陳玉東還提及,南沙為人才打造的環境十分具有吸引力,無論是扶持獎勵、財稅優惠、居住環境都有較強競爭力,這對渴求人才的芯片企業和產業來說相當關鍵。
近年來,南沙引進培育芯粵能、芯聚能、晶科電子、聯晶智能、南砂晶圓等一批龍頭企業,初步形成了覆蓋寬禁帶半導體設計、制造、封測、材料全產業鏈完整生態。這引起了埃克斯工業CEO李杰的注意,“這對于埃克斯工業而言是巨大的機遇,因為我們的產品可以針對半導體全產業鏈進行賦能,為合作伙伴降本增效,加速邁入‘數智化時代’。”
李杰關注到,當前面向世界的南沙正加快建設科技產業創新基地。“我們和澳科大的產研合作非常緊密,在珠海橫琴設立了ROPN聯合實驗室,希望這種能為產業真實賦能的模式可以契合南沙的發展,共同推動國際化高端人才的聚集。”李杰對南沙的集成電路發展感觸很深,當一個區域具備優越的產業政策時,企業會感受到巨大的信心和鼓舞,也有利于促進區域產業經濟繁榮和發展,尤其對半導體產業而言,是一大幸事。
有靈性的企業,對市場信號有靈敏的觸覺與嗅覺。在南沙,灣區半導體高端設備智造基地正在建設中,這是先導集團在南沙投資建設的現代化半導體設備產業園,項目建成后擁有生產各類鍍膜沉積設備、磁控濺射設備、離子蝕刻設備及交鑰匙工程的綜合生產能力。
廣東先導稀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世會表示,“南沙未來的區位優勢明顯,也是未來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鏈的平臺,所以我們把設備組裝公司設在這邊,因為這里有很多國際化人才,離深圳與港澳都很近,我們在這里有設備測試平臺,作為研發平臺。”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堅持“四鏈”(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互促的南沙,也吸引了金融業的關注。芯鑫融資租賃輪值總裁袁以沛表示,當前廣州提出打造“一核兩極多點”的集成電路產業格局,南沙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將打造封裝、測試等全產業鏈基地。“應當整合區域資源,打造全產業鏈,我們作為產投融一體的平臺,希望助力大灣區、廣東、廣州以及南沙在集成電路的發展上獲得成長。”袁以沛說。
立產業雄心
灣區“芯”動
廣東“強芯”,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爭當集成電路第三極,早已成為廣東、大灣區共同的追求。打造成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南沙使命在肩。
更大的使命,更強的動力。中科院院士許寧生認為,南沙正展現出國際合作大平臺的魅力和擔當,為集成電路產業界和科技界提供了新的舞臺。“近年來,廣東大膽創新,正迅速成長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第三極,這對廣東和粵港澳大灣區完善產業鏈、提升產業高端化,產生了重大影響。”許寧生認為,廣州成功開辦了集成電路芯片制造企業,南沙的電力電子芯片制造也在快速形成新力量,這必將進一步強化廣州芯片制造的地位。“在‘雙循環’的大格局下,抓住機遇,主動占據循環的關鍵節點,廣州大有可為,南沙必能作為。”
在許寧生看來,進一步提升廣東和粵港澳大灣區集成電路產業的國內外地位,有新機遇,也有新挑戰。如何破題?南沙國際合作大平臺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面向世界的南沙,必將大大吸引集成電路產業和科技創新主體,以及高層次人才、領軍人物、國際創新團隊落戶,形成助力廣東集成電路新一極快速發展的新生力量。”許寧生說。
廣東省集成電路行業協會會長陳衛在論壇上感慨,每次到南沙,都為這里日新月異的高速發展成就感到震撼。“南沙面向世界,集成電路一定是重要一環。”陳衛表示,他將攜手信息資源、人才資源和產業資源,助力廣東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集成電路產業創新高地,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集成電路創新型產業集群。
華潤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李虹同樣認為,應當充分利用大灣區的優勢,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聯動香港、澳門的窗口作用,促進大灣區集成電路產業深度參與國際科技合作和技術標準的制定,提升科技創新的話語權。
思想在碰撞中達成共識。南沙正借助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的機遇,一步步展現其引領帶動大灣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壯大的雄心。
“力爭到2035年,以廣汽智能網聯新能源產業園為核心,打造萬億產業規模的廣汽集團。”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慶洪在論壇上喊出了“萬億廣汽”的口號。他提出,未來廣汽將以產業園為核心,推動關鍵零部件本地集聚,堅持開放合作,打造健康可持續的產業鏈生態。
經過十余年的持續投入和精心建設,廣汽集團在南沙區已建成以廣汽豐田為龍頭的集整車制造、零部件、物流配套于一體的大型整車綜合基地,現有產能達80萬輛/年。
廣汽豐田新能源車二期項目將于今年7月正式投產,屆時廣汽豐田將形成100萬臺整車產能規模,成為豐田全球產能最大的汽車制造基地,有望帶動形成在地產值超1600億元。在做強做優做大傳統汽車制造的基礎上,廣汽圍繞智能網聯新能源產業,持續加大在南沙區的投資與合作力度。
服務廣東打造“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第三極”,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南沙力量,南沙用“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