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陽正處于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無論是產業升級、園區建設還是城市更新、鄉村振興,抑或是社會治理、民生改善,每一個領域每一項工作都需要大量專業人才作為支撐,可以說,我們對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迫切,對人才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強烈。”近日,惠陽區委人才工作會議召開,惠陽區委書記翟偉鋒在會上表達對人才的渴望。
這場會議是對今年2月召開的全市人才工作會議的落地和落實,也是對惠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人才工作進行研究部署。
奮力譜寫“智造高地·活力惠陽”新篇章,在這場人才工作會議中,惠陽提出以機不可失、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危機感做好人才工作,精準引才聚才育才用才。將推出人才工作“1+N”政策體系,加快塑造人才資源競爭優勢,為打造“智造高地·活力惠陽”提供全方位的人才保障。
打通引進、培養、使用人才鏈條
2017年以來成功吸引3069名學歷型和職稱型人才入戶惠陽,全區人才總量超15萬人;推進實施1000套人才住房配建工作,目前100套人才公寓已投入使用,并有200套人才公寓在建……
惠陽區委人才工作會議總結了過去幾年人才工作成效,近年來惠陽通過建機制、強基礎、搭平臺、優服務,人才隊伍總量大幅提升,人才素質結構持續優化,越來越多的人才流入惠陽、扎根惠陽、服務惠陽。
伴隨著發展需要,惠陽對人才的渴望與日俱增。
2021年,惠陽新增十億級企業4家,億元級企業37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5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450家,2021年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631億元,同比增長23.1%,力爭今年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2000億元。
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呼喚更多人才到來。惠陽區委、區政府清晰地認識到,人才的總量和質量直接決定一個地方未來發展的潛力和優勢。
近些年,惠陽周邊地市、縣區也紛紛出臺并實施了一系列引才政策和引才計劃,竭盡全力爭搶、延攬優秀人才。
感受到緊迫感的惠陽,提出想在激烈的區域爭奪中脫穎而出,就必須以更大力度抓好人才工作,以人才競爭力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在人才工作中引進與培養并重,注重在使用中培養,打通引進、培養、使用人才的鏈條,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生動局面。
目前惠陽已醞釀了“1+N”系列人才政策,《關于加快人才集聚步伐建設新時代人才強區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正在征求意見,待匯總相關意見后將印發實施。它是“1+N”中的“1”,其進一步明確惠陽人才發展定位,包含六部分內容,制定了覆蓋面更廣、更靈活引才辦法、含金量更高的政策吸引人才、培養人才、集聚人才、用好人才。
根據“發展地圖”繪制“人才地圖”
“駿馬能歷險,力田不如牛。”人才貴在適用,區委人才工作會議上,惠陽從實際出發,根據“發展地圖”繪制“人才地圖”。聚焦人才“引育用留”詳細謀劃,在有限的資源下,按照“缺什么引什么”的原則,形成人才需求清單,對照清單精準招人引才。
對需要哪些人才這個問題,會議提出精準引進四類人才、大力培養三類人才。
引才方面,圍繞產業發展需求引進人才,發揮企業引才的主體作用,支持企業引進一批“高精尖缺”人才和更多專業技能人才,通過人才集聚做大產業集群,形成“以產引才、以才促產”的良性互動;圍繞優化公共服務引進人才。加大醫療衛生人才政策支持,放寬學歷門檻,大力引進臨床經驗豐富的高級職稱人才和醫護專業人才。提高教師招聘門檻,支持教育系統面向全國引進一批高學歷高職稱教師人才和中小學骨干教師;圍繞推動鄉村振興引進人才,重點引進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圍繞提升行政能力引進人才,加大引進懂經濟、懂技術、懂規劃、懂建設的黨政人才。
技能人才是支撐惠陽區工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惠陽提出育才上要依托職業院校培育技能人才。發揮職業院校培養技能人才的基礎性作用,全面加強校企合作,開展訂單式培養,著力培育一大批高技能人才為己所用。
此外,聚焦三農發展培育鄉土人才。聚焦農業種養、農村經濟、三產融合等方面,主動加強與農業院校、農業研究所等機構合作培訓,培養造就更多扎根農村的農業專家、鄉村工匠。
作為創新創業的生力軍,青年人才也是惠陽培育重點,會議提出要把培育人才的工作重心放在青年人才身上,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知識培訓,努力在各行各業中培養一支規模宏大的青年人才隊伍。
人才工作最終要落實到“使用”上。惠陽提出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為各類人才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搭建干事創業的平臺,以科學用好用活各類人才。其中包括向用人主體充分放權,完善人才評價體系,樹立人才先進典型,用好體制內人才等。
優化人才獎補辦法加強服務保障
今后幾年,是惠陽奮力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關鍵時期,也是利好疊加、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在未來的謀劃中,惠陽計劃到2025年底GDP突破1000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2500億元,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比突破70%。要實現這一系列目標,要有足夠的人才匹配。
惠陽提出引才、培才后,要以事業留人、用環境留人、用感情留人,為人才提供充足的筑夢空間、公平的發展環境、有力的生活保障、良好的社會氛圍,讓惠陽成為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的熱土。
根據《實施意見》,惠陽力爭利用5—10年時間,實現人才規模、質量大幅提升,人才結構、效能持續優化,人才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到2025年,黨管人才工作格局更加完善,人才隊伍規模不斷壯大,人才發展機制體制深入推進,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的成效。
《實施意見》作為人才工作綱領性文件,優化了相應的人才獎補辦法。
惠陽將探索與灣區其他城市人才合作,大力引進國家、省級、市級領軍人才以及海外高層次人才到惠陽工作,給予最高300萬元獎勵補貼。積極引進培育高水平科技創新創業團隊,對帶科技成果來惠陽轉化且預期項目產值和經濟貢獻較大的,給予最高1000萬元獎勵補貼。
對于優秀畢業生來惠陽創業就業,給予碩博人才和重點高校本科畢業生獎勵補貼。
對于人才普遍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重點從人才安居、子女入學、健康醫療、交流合作等方面提供服務保障,加快建設1000套左右人才公寓,按輪候機制提供給本碩博人才、中高級職稱人才、高技能人才租住,組織專家人才進行健康體檢,切實加強對人才的關心愛護。
此外,惠陽將依托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惠陽(新圩)智能制造產業園兩大千億園區引進更多產業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在園區打造高端人才集聚生態,加快打造融合科技孵化、綜合服務、人才安居于一體的區科技創新中心。采取“政府+企業”的模式,鼓勵多方投入,圍繞產業發展規劃,重點建設一批支撐自主創新和高端產業發展的產業孵化器、技術研發中心等創新平臺,為吸引集聚重點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所急需的高端人才提供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