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原是綜藝扎堆開播的月份,然而在目前擁有一定熱度的綜藝中,5月開播的僅有《奔跑吧10》《燦爛的前行》《爸爸當家》等幾檔節目。實際上,自今年初以來,傳統綜藝市場就出現了明顯的總產量下降、新綜藝“裸播”、綜N代贊助品牌數量銳減等困境。
2020年以前,綜藝市場盛極一時,其制作成本絲毫不輸給影視劇,不僅吸引了各行各業的明星、名人紛紛下海,更有大量資本投入,成為各大品牌營銷的主戰場,吸金能力一時無兩。
然而近兩年,傳統綜藝總產量持續下降。據藝恩數據近日發布的相關報告,2022年Q1綜藝市場遇冷,播放綜藝總量僅有77部,相比2021年下降10部。其中,電視綜藝數量下降明顯,減少了19部,網絡綜藝則同比上漲;播映熱度方面,網絡綜藝播映熱度高于電視綜藝,但整體均較上年同期下滑。
綜藝節目減產,有多個原因。首先,在疫情反復的前提下,錄制的不確定性導致了節目的難產。其次,與影視劇一樣,綜藝對長視頻平臺具有極強的依賴性;目前,長視頻平臺處于“降本增效”“提質減量”的階段,綜藝項目或降級或被砍,已成為了常態。
還有重要的一點,傳統綜藝市場正面臨著招商困境。據擊壤洞察今年3月發布的《2021綜藝植入白皮書》,品牌與綜藝的合作大幅度減少,2021年退出綜藝投放的品牌高達744個,新增品牌僅有483個。進入2022年,更有多檔綜藝以“裸播”的形式上線,如《老郭有新番》《半熟戀人》《毛雪汪》《大伙之家》《哈哈哈哈哈2》等;還有《朋友請聽好2》《大偵探7》《歡樂喜劇人·老友季》《最強大腦9》等多檔綜N代的贊助品牌數量銳減。
傳統綜藝市場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老舊的創作模式、營銷模式已然走不通,市場亟待進行系統性地升級,才能解決當下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