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南山區將安排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19.9億元;擬安排區政府投資項目計劃共102億元,項目共596個。其中,創新發展、產業強區、民生改善將是這些資金和項目重點聚焦的領域。
記者日前從南山區財政局、區發展和改革局等部門了解到,南山區八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南山區2021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2年預算草案的報告》獲審議通過,《南山區2022年政府投資項目計劃》獲審議批準并下達到各單位。
2022年,南山區財政預算安排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財力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財力保障發展和安全。
根據“統籌兼顧,有保有壓”和“收支平衡”的原則,2022年,南山區將安排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19.9億元。其中,重點支持創新發展、產業強區、城區提升和民生改善。
2022年,南山區將支持樹立創新發展新標桿,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央智力區。其中,安排各類人才支持資金超過10億元,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強化科技戰略支撐,安排科技創新分項資金12億元;加快完善金融服務科技體系,支持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基金作用,推動西麗湖國際科教城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
南山區將支持樹立產業強區新標桿,厚植產業根基,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注重發揮政府投資項目穩投資關鍵支撐作用,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安排政府投資項目資金102億元(不含上年結轉資金);加快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支持實施“總部研發+高端制造”發展戰略,同時切實發揮區屬國資國企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生力軍的作用。
南山區將支持樹立和美宜居新標桿,更好滿足居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完善公共環境、公共秩序、公共設施管理,打造高品質城區;支持推進新型智慧城區建設。
民生領域方面,2022年,南山區將堅持人民至上,持續加大該領域投入,改善和增進民生福祉。其中,安排教育支出79.8億元,增長5.4%;安排衛生健康支出45.4億元,增長16.9%;安排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6.6億元,增長5%;安排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7.3億元。
南山區財政局負責人表示,2022年該局將堅持依法理財和改革創新,穩中求進,助推轄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精準謀劃,用心用情用力改善民生;強化預算執行,推動預算績效管理提質增效;強化底線思維,增強財政經濟發展可持續性。
擬安排區政府
投資項目596個共102億元
記者從南山區發展和改革局獲悉,今年,南山擬安排區政府投資項目計劃共102億元,項目共596個。區政府投資重點投向民生保障、公共安全、產業空間、智慧城區四大重點領域,民生保障領域擬投入66.12億元,占年度總盤子逾六成。
民生保障領域涉及文化與體育設施、醫院和社康建設、學校幼兒園建設、市政基礎設施、綜合整治及社區基礎服務設施等10個方面建設內容;智慧城區領域擬投入約7.49億元,占年度投資約7.34%;公共安全領域擬投入約1.22億元,占年度投資約1.2%;產業空間領域擬投入約12.7億元,占年度投資約12.45%。
經梳理,承擔今年政府投資項目建設任務的責任單位共有30家。除跨區項目外,西麗街道、桃源街道項目年度投資計劃占比近五成,政府投資持續向北部片區傾斜。
政府投資項目實行A、B、C分類管理制度。其中,A類項目指年度續建和已完成概算審批流程并具備開工條件的新建項目,共安排項目353個;B類項目指完成可行性研究階段審批程序或已完成項目建議書審批,且不需要做可研的前期項目,共安排169個;C類項目指已完成項目建議書審批且需要做可研的項目,共安排項目68個。
投資規模及資金來源方面,區級財政性資金73.61億元,投資占比72.17%;地方政府專項債資金13.8億元,投資占比13.53%;國土基金12.49億元,投資占比12.25%;市財政轉移支付資金2.1億元,投資占比2.06%。
今年南山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包括:本地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新增就業人數1.5萬人,萬元GDP水耗下降3%等。
相關重點舉措為:全力保障高端制造產業空間,啟動紅花嶺工業南區項目一期建設和藝晶工業園項目、陽光工業園改造,構建先進制造業基地,完成平山人才小鎮項目示范段改造,打造“三區融合”的多元化人才小鎮。大力推動重點區域建設,推動天音通信、神州數碼、大成基金、舜遠金融等總部項目建成,推動碳云、招商銀行、樂信、中海等總部項目建設,推動深超總A塔項目、京東方等重點項目遴選,推動京東等總部項目開工,推進白石嶺、石壁龍和燕清溪三個片區建設。
全力推進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建設,支持深大、南科大創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支持香港大學(深圳)加快建設,高標準舉辦西麗湖論壇。深入實施“領航計劃”,全球遴選和發掘前沿領域的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和企業家,實施緊缺人才清單制度,靶向引進一批“高精尖缺”創新人才和團隊,今年計劃引進高層次人才1000名以上。依托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戰略》,推動前海合作區全面對接香港北部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共同打造深圳灣優質發展圈。
西麗綜合交通樞紐計劃年內開工
5月5日,備受關注的西麗綜合交通樞紐概念設計及主體建筑設計方案征集定標結果公示結束。西麗站及相關工程規劃將于年內開工,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國內最大的高鐵、城際與城市軌道交通換乘站,同時也將是世界上最繁忙的綜合交通樞紐之一。
本次中標的設計概念方案為“共贏的紐帶”,由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株式會社日建設計聯合體帶來。該方案中,標志性綠色紐帶狀的樞紐獨一無二,不僅融合城市南北主軸,而且連通東西向生態軸,以“促進共贏之紐帶,煥發西麗之新生”為概念。
根據規劃,西麗站工程總建筑面積約146萬平方米,工程投資估算總額為312億元;西麗綜合交通樞紐工程總建筑面積66萬平方米,工程投資估算總額為177億元。西麗綜合交通樞紐高鐵站場總規模13臺25線,引入贛深、深茂、深汕、深珠四條鐵路,以及13號、15號、27號、29號四條地鐵線,深惠、深莞兩條城際線,且在此集中設站。
深鐵集團規劃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西麗綜合交通樞紐建成后,將成為國內最大的軌道交通換乘站,同時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樞紐之一,日均客流量將超過130萬人次。屆時,將通過清晰的動線引導,實現不同交通工具間的快速換乘,無論是高鐵轉地鐵,還是大巴轉小車,都可“一站式”切換。
在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官網發布的《廣東省2022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中,深圳樞紐新建西麗站及相關工程列入項目計劃表中,建設起止年限為2022年至2026年。西麗綜合交通樞紐建成后將成為服務深圳、輻射全國、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樞紐,有利于緩解深圳北站接發能力趨于飽和的問題,提升深圳交通樞紐客運能級,完善大灣區軌道交通網絡布局。(記者:張光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