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支撐,高標準農田不僅要建好,更要管好、用好,確保長期發揮效益。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針對農業農村部認定的高標準農田項目,我省正大力推行縣鄉村三級管護責任人制度,各市明確責任人清單,確保項目管護無死角、無縫隙。
截至去年年底,我省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6778萬畝。《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要求,建立“縣負總責、鄉鎮落實、村為主體、所有者管護、使用者自護、受益者參與”的工程管護機制。省農業農村廳于去年8月出臺了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工程運行管護試行辦法,規定按照“誰受益、誰管護,誰使用、誰管護”的原則開展項目管護工作,并明確縣級政府負總責,統籌做好項目建設、管理和運行管護工作,建立完善“建管護”一體化機制,確保各類工程在設計使用期限內正常運行。鄉鎮政府履行屬地管理責任,負責區域內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各類工程運行管護,建立管護制度,明確管護標準,落實管護主體、管護責任和管護經費,加強監督檢查和考核,確保工程運行管護工作落實到位。
此次推行縣鄉村三級管護責任人制度,就是為了將相關的責任進一步明確到單位、明確到人,切實壓實管護責任。責任人清單實行市縣動態更新、省級年度備案制度,各市應指導各縣(市、區)在相關責任人出現變動后,及時更新縣級清單,確保實現責任人無縫切換,切實管細護好高標準農田,為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夯實基礎。(記者:毛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