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用品品牌李寧近日首次推出單板滑雪系列,產品包括滑雪服、滑雪褲等,主打“國潮風”。隨著北京冬奧會的到來,滑雪運動受到越來越多關注,一眾滑雪品牌紛紛開始爭奪市場,以“國潮”出圈的李寧能在其中分得一杯羹嗎?
李寧推全新滑雪品類
據了解,李寧的滑雪服飾采用巖畫中的滑雪打獵圖作為印花圖案,并融入具有民族特色的提花圖案和天山雪蓮元素,意在展現出早期滑雪者在冰天雪地中頑強生活,勇于征服的精神。
李寧滑雪服飾 截圖自李寧官方小程序
產品材質方面,其使用戈爾特斯(GORE-TEX)防風防水透氣面料,該材料可在極端暴雨雪環境下阻斷雨雪,保持身體干燥。值得關注的是,該系列產品還內嵌RECCO救援芯片反射器,可用于定位雪崩區域中的被困人員。
價格方面,根據李寧官方小程序,滑雪棉服的價格為2599-2999元,滑雪褲價格為999-2399元。
另外,李寧還與其他滑手展開合作,包括加拿大滑手馬克思·帕羅特(MaxParrot)、中國滑手張嘉豪等。據了解,馬克思·帕羅特雖曾患癌癥但依舊活躍于滑雪賽事,張嘉豪是國內首個在雪上完成Doublebackflip(后空翻兩周)的單板滑手。
本土品牌獲資本青睞
北京冬奧會即將開幕,滑雪運動備受關注。據國家體育總局委托國家統計局開展的《“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統計調查報告》,2015年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以來,全國居民冰雪運動參與人數為3.46億人,實現了“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總體目標。
據小紅書發布的《2022十大生活趨勢》顯示,“冰雪正當潮”成為一大生活趨勢。去年,該平臺上“滑雪教程”的搜索量同比增長100%。“雪地服裝怎么挑”“冰雪拍照技巧”“熱門雪場”“冰雪裝備”等成為熱門搜索詞。
有行業分析師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賽事以及有關滑雪運動的宣傳不斷增加、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等因素推動滑雪運動蓬勃發展,冷資源正變成一種“熱產業”。
不少新晉本土品牌也頻獲資本市場關注。近日,北京雪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雪鸮科技)完成天使+輪融資。據悉,該公司成立于去年3月,這是其目前完成的第三輪融資。
公開資料顯示,雪鸮科技旗下擁有THEWHIP與OverideHalo兩個滑雪品牌。THEWHIP定位“運動科技+高奢”,主打高端滑雪板,產品供應商同時也是蘭博基尼、法拉利等超級跑車的供應商。據了解,目前其推出的滑雪板價格為6.5萬元。
雪鸮科技聯合創始人李明洋表示,一體式的支架設計、升級的碳纖維材料等因素都決定了其他公司在兩三年內不太有可能做出同樣的產品,這也是其產品價格昂貴的原因。
雪鸮科技方面對中國商報記者介紹,目前THEWHIP的滑雪板采取限量發售模式,未來還會推出滑雪服等產品,團隊正在進行設計,同樣延續高端路線。雪鸮科技旗下的另一品牌OverideHalo,主打"運動科技+潮流",產品定價在2500-4800元,主打“國潮風”。
奧雪文化則在去年完成兩輪融資,融資金額均為數千萬元。其以自媒體公眾號“零夏”起家,后延伸到滑雪及戶外運動裝備,推出滑雪品牌“零夏”和“Nobaday”。零夏瞄準滑雪新手,提供高性價比的滑雪裝備,Nobaday則服務于進階的高端用戶,提供更專業舒適的滑雪裝備及全季的戶外運動潮流服飾。其創始人Rickey對外表示,Nobaday品牌已開始贊助北京冬奧會中國國家隊,包含國家單板滑雪大跳臺及坡面障礙技巧男子及女子共四支隊伍。
服裝行業專家施鯤鵬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從現階段來看,相比新晉本土品牌,李寧曾通過“國潮”出圈,具備更強的品牌影響力,這也就意味著李寧的滑雪產品有更多的機會觸達更多的潛在用戶。
但施鯤鵬同時也表示,目前越來越多國外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很多品牌擁有悠久的歷史,以及較為穩定的顧客群體。國內早期的滑雪玩家首先接觸到的是國外品牌,黏性非常強,李寧想要從國際品牌的領地爭奪市場非一日之功。”
國外品牌“來勢洶洶”
據了解,近來越來越多國際運動品牌在中國“落地生根”。在渠道方面,很多品牌都在去年開出了“中國首店”,大部分集中于北京市的高端商圈。例如德國高端運動品牌博格納(Bogner)中國首家直營店落戶于北京王府井中環;日本滑雪品牌高得運(Goldwin)中國首家旗艦店落地北京三里屯;奧地利高端滑雪運動品牌海德(HEADSPORTSWEAR)中國首店入駐北京僑福芳草地。另外,阿迪達斯旗下戶外品牌探銳(adidasTERREX)在上海開設了全球首家旗艦店。
在營銷方面,很多品牌選擇簽約頂流明星,以輻射更多消費者。例如青年演員楊洋成為博格納品牌代言人,青年演員王紫璇和雎曉雯成為該品牌的品牌大使。迪桑特則于近日宣布彭于晏成為品牌代言人,此前該品牌還簽約了吳彥祖、陳偉霆作為品牌代言人。
安踏集團方面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迪桑特業績增長顯著,說明該品牌在高端、小眾、專業的運動賽道當中實力很強,也說明高收入人群對個性化、專業性強、高品質商品依然有著很大需求。
還有品牌選擇聯名合作,在吸引各自品牌目標消費者的同時,觸達不同的圈層,有助于品牌“破圈”。例如去年11月,高端戶外品牌始祖鳥(Arc'teryx)和高端時尚品牌吉爾桑德(JilSander)旗下的戶外產品線“JilSander+”推出聯名滑雪系列產品,包括女裝、男裝和中性系列服飾。
美國滑雪品牌蜘蛛(Spyder)、法國滑雪品牌盧西諾(Rossignol)、薩洛蒙(Salomon)等也和其他品牌進行聯名營銷,推出限量產品。
值得關注的是,很多品牌不乏本土化經驗豐富的人才,例如挪威品牌海麗漢森(HellyHansen)大中華區CEO梁夏準曾先后負責斐樂和迪桑特在中國市場的定位及拓展。博格納大中華區總經理楊維琥曾任亞瑪芬體育(AmerSports)大中華區總經理;博格納大中華區市場總監FloraZhang曾成功帶領露露樂蒙從落地到扎根中國市場。
施鯤鵬認為,越來越多國際高端品牌進入中國市場,通過各種方式講述品牌故事以及品牌理念,未來也有可能迎合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心理以及審美偏好,對產品的設計以及營銷做出相應調整。而新晉本土滑雪品牌也有自己獨特的品牌故事,越來越多的資本愿意在滑雪賽道上添一把柴,李寧這樣的本土品牌能否在新品類上讓消費者保持忠誠度則有待市場檢驗。(記者 頡宇星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