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節前交易縮減的慣例,A股流動性近期面臨不小的挑戰,與此同時,海外市場不確定性因素加劇,也令謹慎情緒進一步升溫。9月24日,A股賺錢效應進一步下降,上證指數報3223.18點,跌幅為1.72%,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跌幅均在2%以上,兩市成交額為6793.1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從技術走勢上看,上證指數和創業板指數日線以上的大周期仍保持多頭趨勢,當前縮量震蕩行情,這個階段需要區別看待短期投機與中期布局之間的關系。
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胡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流動性收緊、債券利率上行及市場的風險偏好下降,整個市場交易量也隨之下降,情緒開始變得悲觀,同時,螞蟻金服即將在節后上市,融資規模可能會創新高,這對資金面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上述因素疊加,導致大盤出現了一定幅度的調整,尤其是前期領漲的科技、醫藥、消費跌幅較大。但是從長期來看,A股震蕩向上的趨勢還會延續,在眼下股市最低迷的時候,反而是布局被錯殺的優質資產的良機。
“大盤節前會再次回踩3200點,做個雙底動作。重要支撐應該在3190點,節前建議適當加倉,耐心等待四季度的上漲周期。”飛旋兄弟投資總經理陳旋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盡管A股走勢與市場情緒之間的關系指數繼續震蕩,源于整體市場偏好仍然受各種因素壓制造成風格不明,但是周四活躍的股票開始增多,并且有一些股票已經具備了持續性,這表明市場正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數據顯示,截至9月24日,有208只個股實現連漲,其中,31只個股連漲天數在4個交易日及以上。
在不少投資者看來,周四的調整和海外股市有很大關系,但美股的下跌除了情緒上干擾A股外,更多的是北向資金的影響,而北向資金體量不大,對市場影響有限。對于A股來說,在當前經濟持續復蘇以及國內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情況下,向好的邏輯并未發生改變,美股下跌對A股中期向好趨勢影響不大,市場調整空間較為有限,一旦抑制因素削弱,隨時有向好的可能。
軒鐸資管總經理肖默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10月份,將專門研究“十四五”規劃的編制工作。可以預見,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尤其是國慶節后,有關規劃編制的相關題材,將陸陸續續成為資本市場的熱點。
此外,財信證券投資者行為問卷調查顯示,最受看好的三個板塊是醫藥及醫療服務板塊、國防軍工板塊和大金融板塊。82.8%的投資者認為臨近國慶黃金周,節前旅游、航空等消費股有望迎來上升通道;79.7%的投資者認為在內循環為主、國產替代的邏輯下,科創板中長期走勢值得期待,科創50ETF具備資產配置價值。(吳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