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博弈蘋果股票 8月下旬來對沖基金開始選擇逢高減持離場

發布時間:2020-09-24 09:18:49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一度助力巴菲特實現業績救贖的蘋果,如今成為美國科技股估值泡沫破裂的真實寫照。

截至9月23日晚美股交易時間開盤時,蘋果股價徘徊在111.81美元/股附近,離9月初創下的歷史高點137.98美元/股跌去約20%,市值縮水約5300億美元。

“表面而言,蘋果股價下跌是因為市場對蘋果未能發布5G版手機感到失望,但其深層次原因,還是蘋果股價實在太高了。”Cornell Capital合伙人Ann Berry向記者指出。

受此前蘋果拆股計劃(1股拆成4股)實施引發散戶買漲潮涌,加之過去3個月科技股被熱捧,蘋果股價僅8月份就大漲約21%。

然而,沒有一只股票能永遠延續上漲態勢。面對蘋果股價持續刷新歷史新高,9月以來對沖基金紛紛逢高拋售蘋果等熱門科技股,加之散戶們在蘋果完成拆股計劃后爭相獲利退出,導致蘋果股價一路下跌,甚至觸發華爾街金融機構對美國科技股高估值泡沫破裂的擔心。

“令我們沒想到的是,金融市場永遠不乏激進的抄底者。”對沖基金Miller Tabak市場策略師Matt Maley感慨說。

據美國銀行發布的EPFR數據顯示,9月16日當周,約263億美元新資金再度涌入美股,創下3月18日以來的最大單周流入額。與此同時,新資金抄底科技股的規模,創下歷史第九高。

在Matt Maley看來,如今的蘋果,早已成為對沖基金、富豪與散戶之間多空博弈的標桿——一面是富豪與對沖基金繼續逢高減持套現,一面是新散戶資金涌入引發新的博傻模式。

基金拋售,散戶接盤“如果沒有特斯拉,蘋果將是美股市場最大的沽空標的。”一位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向記者直言。目前,特斯拉的空頭頭寸規模達到約240億美元,蘋果則以約104億美元空頭頭寸規模緊隨其后。

在他看來,蘋果之所以會成為熱門的沽空目標,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其股價實在太高了。尤其在8月蘋果宣布拆股計劃觸發股價持續飆漲,成為首家市值超過2萬億美元的美國上市公司后,越來越多華爾街對沖基金都開始質疑蘋果未必“配得上”如此高的市值。

畢竟,一是隨著其他智能手機的持續崛起,蘋果的市場份額開始趨降,技術創新優勢也不像以往那么明顯;二是蘋果的軟件服務逐步與硬件捆綁,導致蘋果軟件服務收入未必如市場預期般迅猛增長。

“事實上,不少對沖基金認為蘋果之所以急于拆股,主要目的是借著二季度以來科技股受熱捧的風口,讓更多散戶能買得起蘋果股票,從而帶動股價持續攀升,為自身低息發債融資創造更良好的環境。”這位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分析說。受股價持續上漲影響,8月蘋果發行了5年期、10年期、30年期與40年期,共計55億美元的債券,其中40年期債券收益率僅比同期美國國債高出118個基點,較5月所發行的85億美元債券收益率大幅下降。

面對蘋果股價持續飆漲,8月下旬以來對沖基金開始選擇逢高減持離場。

“原因很簡單,當做多科技股成為最擁擠交易時,意味著科技股本身已積累足夠大的估值泡沫。”Matt Maley指出。因此多數對沖基金與頂尖富豪旗下家族辦公室紛紛開啟年內最大手筆的調倉潮——大舉逢高拋售蘋果等熱門科技股,轉而加倉估值被低估的周期性藍籌股。

彭博數據顯示,9月初以來,iShares MSCI Value Factor ETF、iShares Russell 1000 Value ETF等藍籌股ETF都獲得大量資金凈流入。

Cetera Investment Management首席投資官Gene Goldman表示,自己已在削減蘋果等熱門科技股持倉,轉而增持金融股、工業股等周期性藍籌股票。

在一位美股經紀商看來,觸發9月蘋果股價大跌的另一個幕后推手,是散戶們的多殺多——7月起,大量散戶沖著蘋果拆股計劃,紛紛買入7天期以內的看漲蘋果期權獲利,但隨著8月蘋果拆股計劃落地并未引發股價持續飆漲,大量散戶爭相提前獲利離場,導致蘋果股價因上述看漲期權輪番爆倉而大幅下跌。

“由于看漲期權的高杠桿性,若蘋果股價下跌3%-5%,就會觸發期權價格大跌40%-50%,直接觸發看漲期權被強平止損離場,放大了蘋果股價跌幅。”他告訴記者。9月蘋果股價大跌20%期間,這種惡性循環幾乎每天都會出現。而且看漲期權規模大減,令期權經紀商紛紛減持蘋果股票降低對手盤交易的風險敞口,進一步觸發蘋果股價跌勢。

眼看著蘋果股價在過去三周跌去20%,這位美股經紀商一度認為這場科技股炒作潮理應徹底收場。但令他驚訝的是,本周起新的散戶資金再度入場抄底蘋果股價。

對沖基金PGIM策略分析師Nathan Sheets認為,新散戶之所以敢于抄底蘋果,一個重要原因是近日歐美國家疫情反彈,讓散戶再度認為越來越多民眾又將居家辦公生活,觸發在線娛樂、遠程辦公、電商需求回升,令科技股迎來新的成長空間。

“畢竟,4月以來科技股飆漲的一大重要邏輯,就是疫情導致民眾居家生活工作,令科技股擁有高成長空間。如今這些新散戶覺得自己與4月投資科技股賺錢擦肩而過,這次絕不能放過。”他指出。除非科技股再度遭遇大幅回調,否則新散戶的逢低抄底潮仍會持續,因為新散戶們沒有經歷過此前的股災,他們更看重短期賺錢效應。

頂尖富豪“落袋為安”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是蘋果,頂尖富豪與對沖基金還在逢高拋售其他熱門科技股,構成散戶與富豪、對沖基金之間多空激烈博弈的新格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初步統計發現,在9月美國科技股大幅回調前,多位美國頂尖富豪早已大舉逢高減持科技股“落袋為安”。比如克諾爾集團董事長Heinz Hermann Thiele拋售約12億美元公司股票;Adyen聯合創始人們與高管總共拋售8.21億美元公司股票;Fortive兩位董事則出售約10億美元公司股票。

就連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的弟弟金巴爾·馬斯克,也趕在9月特斯拉股價大跌前成功拋售36375股特斯拉股票,平均拋售價格為482.59美元/股。若按9月以來特斯拉最低股價330.21美元/股計算,其獲利最高達554.28萬美元。

上述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透露,頂尖富豪逢高拋售科技股,沒有令對沖基金界感到意外。9月中旬他參加了一個家族辦公室沙龍,發現不少美國科技公司創始人所設立的家族辦公室都在拋售科技股。畢竟,多位家族辦公室管理人表示這些科技公司創始人也在感慨“股價實在太高了”。

這與當前美國新散戶逢低抄底景象構成鮮明的反差。

“事實上,兩者存在著截然不同的投資獲利邏輯。”他分析說。對沖基金與富豪們更相信歷史經驗。過去100年以來美國經歷10多次經濟衰退復蘇,但每次經濟復蘇期間,周期性藍籌股漲幅都會跑贏成長股(科技股),因為此前經濟衰退令這些周期性藍籌股估值被大幅低估。相比而言,新散戶們依然青睞科技股所帶來的短期賺錢效應,生怕又錯過一次賺錢機會。

前述美股經紀商坦言,目前新散戶對蘋果、特斯拉等熱門科技股的追捧再度變得激進。7天以內的看漲期權又成為他們眼里的香餑餑,因為后者通過高杠桿可以獲得超額的買漲高回報。

“現在我們比較擔心的是,若此次科技股反彈乏力,股票市場又會重復以往的盈虧規則,頂尖富豪與機構投資者逢高離場,多數散戶再度成為高價接盤俠。”他坦言。(陳植)

關鍵詞: 對沖基金 蘋果股票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