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等三大自貿區總體方案 均提到深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

發布時間:2020-09-22 08:33:00  |  來源:證券日報  

9月21日,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北京、湖南和安徽自貿區總體方案均提到深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擴大金融領域對外開放。

“這次在安徽、湖南建立開放試點,表明金融領域的開放向內地縱深拓展。”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趙錫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都在強調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特別為高端制造業、先進制造業、高端服務業服務,有明確的服務對象。同時,都采取了一系列開放措施,既面向世界,又立足于本地高端產業。

趙錫軍表示,早期開放更多是引進外資、外商,以進行加工出口為基礎,給與一定的稅收優惠和便利。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進入到新的階段,要求提升高質量開放。高質量的開放是全方位綜合地考慮開放,特別是制度層面的建設,必須通過開放的試點實踐,總結出制度性的開放成果,從而更好地發揚和推廣。高質量的發展不僅是對經濟規模速度的考量,也是對引進外資技術含量、當地產業升級、可持續發展等多方面綜合性質量指標的考慮。在高質量開放的前提下,新設立的自貿試驗區的金融開放措施與以往不同,明顯更注重對高新技術領域、服務領域和人才的支持。

白明表示,新的自貿區最大的亮點,主要是在于高科技產業、高科技產品、高科技企業的集聚。

針對北京、湖南、安徽自貿區采取的金融開放措施,趙錫軍認為,新的開放措施,如北京自貿區提出的“開展本外幣一體化試點”,考慮到了如何發揮境內境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作用問題。“從金融角度來講,這也是拓展開放領域更加關鍵的做法,體現了我們雙向開放的特點。但這對管理上會有更高的要求,在操作上需更加細致,對風險點的控制要設計更加合理,對可能帶來的利弊影響也需分析地更加透徹。從這個角度講,這體現了更高質量開放特點的舉措,對管理和運行方面,也帶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建立自貿試驗區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此前,我國已陸續建立了上海、廣東、遼寧、海南、山東,一共18個自貿試驗區。這次自貿試驗區進一步擴容,其目的是通過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改革探索,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通過更高水平的開放,推動加快形成發展的新格局。

關鍵詞: 三大自貿區 本地高端產業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