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了一覺,接近1.5萬元沒了。”這讓持有銀行理財產品的劉先生無法接受。
劉先生的遭遇不是個例,凈值大幅下跌、跌破成本價,近期不少銀行理財的表現出乎意料。分析背后的原因,一是債市回調過大拖累銀行理財的業績表現,二是從攤余成本法變成市價估值法帶來的變化。而從市場的反應來看,也是資管新規后的又一次大規模投資者教育,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提了很長時間,而這一次,讓更多人意識到,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真的不保本。
3個交易日虧損1.36%
中信銀行理財臨近開放凈值大跌
6月10日,“中信理財之樂贏成長凈值半年開人民幣理財產品”迎來半年一次的開放日。
半年前,劉先生買了這款產品。6月9日晚,劉先生看了一眼銀行APP,顯示6月3日產品凈值1.1458。
然而,等到6月10日開放日這一天,產品凈值更新,顯示6月8日產品凈值1.1302。5天時間,中間3個交易日,產品虧了1.36%。
“6月4日、5日、8日這三個交易日,企業債上漲,同期國債指數下跌了0.03%,權益市場也漲的比較好,是什么樣的神操作能讓一款固收類的銀行理財產品虧掉1.36%?”劉先生百思不得其解。
資料顯示,這款產品的起投金額是100萬,最短持有6個月。產品類型屬于“公募、開放式、固定收益類”,風險等級為R3,適合平衡性、進取型、激進型客戶投資者。
從資產種類來看,該款產品主要投資兩類,其中貨幣市場類和固定收益類自殘以及其他符合監管要求的債權類資產不低于80%,權益類資產和其他類資產等投資比例0-20%。
對于凈值回撤的的原因,基金君致電中信銀行客服咨詢,理財經理表示,6月3日的凈值只是預估,目前更新了最新凈值,6月9日的凈值是1.1350。他還解釋說,這款產品配置了部分債券資產,所以近期的確有回撤。
“盡管投資范圍里包含權益資產,但一般銀行理財投的也會比較謹慎,6月3日到6月8日期間權益市場表現整體不錯,這款產品臨近開放日凈值回撤的幅度的確有點大,應該還是和投的底層資產有關系。”滬上某債券投資人士表示。
在投資人士看來,這款產品的回撤,更大的原因還是近期債市的大跌導致。“債市哀鴻遍野,銀行買的債很多都虧錢。”有業內人士這樣告訴基金君。
招銀理財產品凈值跌破1元
銀行理財短期大幅回撤并不尋常。但是,放在6月以來的這段時間看,中信銀行理財產凈值回撤卻也不是個例。
6月3日,招銀理財“代銷季季開1號”單位凈值是0.9997,該產品5月初凈值最高點還是1.0031。跌破成本價,近一個月的年化收益降為-4.42%。
資料顯示,“代銷季季開1號” 風險等級為R2 ,投資策略穩健,保有少許進攻特點。100%主投固收類資產,不參與股市,通過票息收益積累,根據市場變化擇機進行交易。
銀行理財也虧錢,一時間在市場刷屏。
一只銀行理財虧損4.42%似乎很難接受。不過,4.42%按照年化的算法,其實只是一個月內虧了千分之零點三三,如果買了一萬元,虧損是33元,年化后就成了4.42%。比如月虧損1%,按照年化的算法,就是年化虧損12%。
此外,這只現在并沒有到開放期。所以對投資人來說還是浮虧,到開放期有機會再賺回去。
具體到虧損的原因,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還是債券配多了。
20多款銀行理財跌破凈值
債市調整拖累凈值型產品浮虧
事實上,近期銀行理財產品凈值明顯回撤的現象存在較為普遍,一些老產品凈值回撤,對新成立的理財產品考驗更大,據基金君粗略統計,大約有超20只固收類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凈值跌破了成本價。如招行的“季季開2號”凈值也跌至0.9996,截至6月3日的近一個月年化收益率為-0.63%。
此外,還有建信銀行的“建信理財睿鑫最低持有90天開放第2期” “中信理財之慧贏成長同行兩年開1號凈值型人民幣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究竟怎么了?
分析下來,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債市大幅震蕩,部分銀行理財配置債券比例大的話受影響就會比較明顯。二是采用市價法估值。
滬上某私募債券投資人士表示,最近債券凈值型理財壓力都比較大,4月底開始中證全債指數大概跌了2%,是一個比較可怕的幅度了。到了5月份,資金面有所收緊,債券市場更是大幅調整。據wind數據顯示,短期品種調整超40bp,長期品種調整超15bp。
此外,從估值方法來看,銀行產品凈值化的要求就是用市價或中證估值這樣的公允價格來給產品每天估值,目標就是產品凈值更加客觀。而在過去,銀行理財產品對于債券大多采用攤余成本法進行估值。簡單的理解攤余成本法,就是確定成本,確定未來的變型價格后,兩點拉一條線,凈值慢慢爬坡,不受市價波動影響,客戶的心理體驗就會比較好。
又一次投資者教育:
凈值型銀行理財不保本
接下來債市還會不會調整?這些固收類的凈值型銀行理財還會不會繼續跌?是不是可以抄底了?
不少投資人士表示,預計債市或將繼續波動。海富通基金表示,6月市場將迎來1萬億特別國債的發行,當前發行方式并未確定,若市場化發行或對債市形成一定壓力。同時為配合特別國債的發行,央行或調降MLF以及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市場對降準降息仍有預期,但交易的時間窗口或縮短。
滬上某私募債券投資人士則表示,等贖回潮過去,或者可以穩定一些,總會有矯枉過正的過程。
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說了很長時間,但這一波凈值型銀行理財表現也給廣大投資者上了一堂投資者教育課,讓大家在資管新規之后,重新認識了什么是凈值化銀行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的客群定位,以及銀行過往的存款轉型路徑依賴,導致大部分客戶仍然把理財看成存款替代。而小比例的凈值化產品,凈值回撤、虧損,都讓客戶心理感受很差,感覺無法接受。
“要理性看待投資,最近債市回調明顯,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出現回撤的現象非常普遍。希望這次能教育投資人接受凈值型產品波動是正常的。”滬上某私募人士表示。(趙婷)
關鍵詞: 招銀理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