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號文件敲定2020年“三農”工作重點 保供穩價貫穿2020年農業發展主軸

發布時間:2020-02-07 14:04:46  |  來源:經濟參考  

2月5日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敲定2020年“三農”工作重點和路線圖。面對當前國內外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穩住農業基本盤、發揮“三農”壓艙石作用至關重要。

聚焦糧食和生豬生產兩大核心領域,“保供穩價”成為貫穿2020年農業發展的主軸。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包括完善農業補貼政策、加大對產糧大縣的獎勵力度、拓展多元化進口渠道等在內的一系列高含金量舉措即將落地。

當前疫情防控阻擊戰下,農產品穩產保供重要性更加凸顯。展望2020年農業發展,既要進一步穩定主要糧食生產,加快恢復生豬生產,確保肉價穩定,又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不動搖,加速推進中國農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主糧生產穩字當頭:

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

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上升、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復雜局面,穩住農業發展基本盤更加重要。“多年經驗表明,經濟形勢越復雜,越要穩住農業、穩住糧食。”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

作為人口第一大國,中國飯碗里任何時候都必須主要裝中國糧。統計顯示,2019年我國糧食產量創下歷史新高,連續五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實現了歷史性的“十六連豐”。

“我國糧食供給總量充裕,但糧食安全形勢并非高枕無憂,糧食生產能力基礎并不穩固。”韓長賦指出,“十幾億人要吃飯,這是我們最大的國情,糧食產量滑下去容易、提上來難,供求吃緊就會影響社會穩定,影響整個大局。”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糧食生產要穩字當頭,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釋放了鮮明的政策信號。

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在壓實各級責任上,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各省(自治區、直轄市)2020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要保持基本穩定。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三穩”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土地經濟研究室主任郜亮亮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三穩”對于穩定糧食生產主體的政策預期意義重大,只有宏觀政策環境穩定、可預期,生產主體才能進行長期決策,糧食生產的穩定性才具有微觀基礎。

為讓農民種糧、地方抓糧不吃虧,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進一步完善農業補貼政策,調整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穩定農民基本收益,推進稻谷、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與此同時,加大產糧大縣獎勵力度,優先安排農產品加工用地指標,支持產糧大縣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指標跨省域調劑使用。

加碼生豬扶持政策

保供穩價發揮托底作用

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是我國既定的戰略目標,確保豬肉等優質農產品供給安全,無疑是重要前提。

“豬糧安天下。”中央一號文件指出,生豬穩產保供是當前經濟工作的一件大事,要采取綜合性措施,確保2020年年底前生豬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

2019年以來,我國生豬生產和豬肉價格出現較大波動,中央出臺了一系列穩價保供政策舉措,推動生豬產能逐步恢復。2019年四季度末,全國生豬存欄31041萬頭,比三季度末增加366萬頭,環比增長1.2%。

“生豬生產形勢依然比較嚴峻。”韓長賦表示,必須把生豬穩產保供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像抓糧食生產一樣抓生豬生產。

更多支持政策將加快落實。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落實“省負總責”,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強化縣級抓落實責任,保障豬肉供給。嚴格落實扶持生豬生產的各項政策舉措,抓緊打通環評、用地、信貸等瓶頸。

針對一些地方以環評為借口放棄生豬生產責任的錯誤做法,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糾正隨意擴大限養禁養區和搞“無豬市”、“無豬縣”問題。做好豬肉保供穩價工作,打擊擾亂市場行為。

“無論是糧食生產還是生豬生產,中央一號文件釋放多個利好。”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農產品市場與貿易研究室副主任胡冰川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隨著加大財政資金投入,促進生產要素流入,增加政策供給等舉措加快落地,實現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目標可期。

疫情之下

農業高質量發展方向和目標不變

近期受疫情影響,農產品穩產保供托底作用凸顯。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農業農村部等多部門頻頻部署,地方也在加快行動。

2月5日召開的全國農業農村系統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視頻調度會強調,扎實做好“菜籃子”等農產品供應保障,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切實抓緊抓好農業生產,夯實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農業基礎。要穩定糧食生產,做好春耕備耕,強化田間管理,努力奪取全年糧食豐收。要加快恢復生豬生產,確保完成既定目標。

“當前疫情形勢下,農產品穩產保供一方面有助于穩定民心,確保社會各界全力投入疫情防控戰,另一方面也為疫情結束后各項經濟生產順利恢復和加速發展提供重要的生產資料保障。”郜亮亮說。

針對一些地方封路、封村等疫情防控做法,胡冰川建議,下一步要加快解決農產品生產與消費之間的流通梗阻,讓村里貨出得來,飼料農資下得了鄉。

在穩產保供基礎上,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仍是2020年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標。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廣統防統治、代耕代種、土地托管服務模式,推動糧食生產提質增效。加大對大豆高產品種和玉米、大豆間作新農藝推廣的支持力度。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以北方農牧交錯帶為重點擴大糧改飼規模,推廣種養結合模式。擴大優勢農產品出口等。在加快恢復生豬生產方面,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包括推動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引導生豬屠宰加工向養殖集中區轉移,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等。

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建議,要尊重農業發展特點和規律,培育農業專業人才隊伍,積極發展家庭農場主和農業合作社,讓農業高質量發展可持續。

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還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農業關鍵環節的改革和調整。郜亮亮表示,要加大農村土地、農業經營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土地、勞動力、資本等生產要素市場建設,為農業生產經營創造便利條件。同時,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投身農業保險事業,提升農業保險的全面性和精準性。此外,對家庭農場等關鍵生產主體,應給予更多科學的政策激勵。(記者 宋振遠 班娟娟)

關鍵詞: 保供穩價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