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然資源領域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百余項改革跑出工程“加速度”

發布時間:2022-10-17 08:57:31  |  來源:北京日報  

社會投資項目辦理時限壓縮至45個工作日以內,政府投資項目壓縮至100個工作日以內——以推進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實施為出發點,本市自然資源領域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成效顯著。截至目前,100余項改革配套政策已陸續出臺并全面實施,進一步降低市場主體辦事成本。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中,我國辦理建筑許可指標3年內由172名提升至33名,北京作出了大國首都應有的表率。

從申報到取得許可僅用半天

從2021年開始,本市實行商品住宅用地分批次集中供應。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如何幫助企業盡快開工建設?規劃審批部門率先發力。

今年2月,北京順義新城第13街區的一宗住宅用地掛牌上市后順利成交。“審批集中通過平臺進行,不用再自己單獨找各部門跑手續,方便!”企業經辦人錢程說,以前居住小區的各項配套要向不同部門移交,這就意味著得一趟一趟來回跑,層層審批下來,花上兩三個月甚至半年時間也不意外。如今,有了“多規合一”平臺,10余個部門同時跟進、實時反饋,高質高效的審批為企業減負。

最終,僅用時23天,“多規合一”協同會商意見就出具完畢,較以往審批周期壓縮近50%。單就規劃許可證而言,自企業申報到拿證,僅用時2個工作日,較此前的7個工作日大幅縮減。

到了7月,這一審批速度再次刷新。7月1日,豐臺區小瓦窯村舊村改造XWY-13地塊和房山區拱辰街道FS00-LX05-0045地塊項目喜提規劃許可證,從申報到拿證僅用半天。

大幅提速的背后,是集中供地項目實行“告知承諾+全程網辦”方式辦理規劃許可證的新舉措。符合條件的項目建設單位在線上提交申請材料和承諾書后,審批部門在受理后的半個工作日內即做出許可決定。

“用地清單制”減時限降成本

圍繞手續前移、避免重復論證、一次告知及成果提供等關鍵因素,本市推行“用地清單制”改革,為企業減時限、降成本。

具體來說,就是在土地出讓前,通過“多規合一”平臺組織各部門和市政公用服務企業,開展地質災害、地震安全、壓覆礦產、水土保持、防洪、考古考察勘探等評估工作,并對歷史建筑保護、古樹名木、危化品安全、地下管線等進行現狀普查,形成評估評價結果和普查意見清單,一并納入土地供應招拍掛文件,在土地出讓時交付開發企業。

“這一項舉措可以為企業縮減約52個工作日,每公頃的費用可以降低約63萬元,企業的成本大大縮減,帶來了滿意度的提升。”市規自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自推行“用地清單制”以來,已有近50家企業享受到政策紅利。

企業拿地后,合同簽訂的時限也大幅縮短。記者了解到,過去招拍掛出讓合同簽訂包括合同條款擬定、自然資源部系統報備、內部簽批等多個環節,法定辦理時限為10個工作日。實行集中供地政策后,本市通過前置合同條款擬定環節、后置部系統報備環節等多種方式,縮短出讓合同簽訂時限,減輕競拍企業資金壓力。目前,企業競得土地后,30分鐘立等可簽出讓合同。

“多測合一”改革全面鋪開

對標國際先進,本市自2019年起不斷調整完善社會投資低風險改革政策,將低風險項目適用范圍從2000平方米擴大至10000平方米,并搭建了“一站通”系統固化改革流程。對于新改擴建項目,目前辦事環節最少只有3個,即“一表受理”規劃許可與施工許可、施工中一次檢查、“驗登合一”,最多僅需9個工作日。以門頭溝區水閘路16號西的永輝超市項目為例,從申報規劃許可證到完成不動產登記,包括施工在內用時6個月,其中相關部門手續辦理時間僅為5天,大幅縮短了建設周期。

數據顯示,低風險項目重塑審批流程后,已有近3000個項目受益。

改革不停步。今年6月,在前期低風險項目“多測合一”改革的基礎上,通過朝陽區、海淀區、大興區、通州區試點,進一步覆蓋主要工程建設項目。由此,本市“多測合一”改革全面鋪開。

所謂“多測合一”,就是在項目從立項用地到不動產首次登記的過程中,將相關工程測量、不動產測繪有機整合,實現一個階段、一次測定、數據共享、相互認可。申請單位取得“多測合一”成果后,通過登錄“一站通”服務平臺,填寫和提交相關資料后,即可便捷完成竣工驗收和不動產登記的銜接。對建設單位來說,測繪工作所需時間降低了約20%,成本降低約20%。(本報記者 陳雪檸)

關鍵詞: 社會投資項目 世界銀行 北京順義新城 住宅用地掛牌上市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