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讀:上海警方破獲轄區內首起醫美騙貸案

發布時間:2022-08-12 18:47:42  |  來源:消費金融頻道  

作者|劉妍 出品|消費金融頻道

“無場景,不金融”,無論是銀行還是其他持牌放貸的金融機構,場景金融都是公認的優質資產之一。


(資料圖)

場景金融以金融為基礎,與消費場景深度融合,使金融服務滲透入各種消費場景中。相比較在金融機構其他類別的業務,場景金融的客戶黏性更強,資金流向也更加明晰,無論對于監管要求還是產生資產不良的風險都更低。

場景金融分為線上場景和線下場景,線上場景主要是大數據風控系統審批放貸,一般很難被犯罪分子入侵。線下場景金融則不同,因為資金方需要和助貸機構、場景提供方等多方合作,騙貸問題高發。特別是在互聯網線上流量見頂,客單價持續走高情況下,信貸機構紛紛加大線下業務布局的情況下,騙貸情況又有抬頭趨勢。

場景方、業務員勾結騙貸

近日,上海警方破獲了一起內外勾結騙取貸款公司錢款的案件,涉案金額人民幣1000余萬元。

據東方衛視報道,上海一小貸機構到公安局報案稱,其位于廣州分公司對外發放的多筆貸款業務發生異常逾期情況,涉及金額共計1000余萬元。

警方介入調查后發現這是一起整形醫院內部騙貸的案件。經查明,上游廣州醫某道公司院長陳某華指使公司員工與合作渠道黃牛勾結,以提供“免費美容整形項目”為誘餌,唆使前來咨詢的消費者簽訂虛構的貸款申請,并承諾由醫院還款,從而騙取消費者申請的貸款款項。不過在消費者申請貸款后并沒有進行相關醫美項目的治療,醫院還款兩三期后也不再進行還款。

在查案的過程中,警方還有其他發現,該小貸企業位于廣州分公司的醫美貸銷售團隊員工高某燕等人為謀取個人利益,在對申請貸款人申請資質以及還款能力上不進行考核,并利用職務便利索取賄賂,在貸款風控審批及貸后監管過程中為非正常貸款申請提供便利,并從廣州醫某道公司以及渠道黃牛處收受賄賂。

在掌握案情基本情況后,上海警方對該犯罪團伙進行抓捕,共抓獲涉嫌以美容名義騙取貸款公司貸款的犯罪團伙共計13人。

事實上,像這種場景方、業務員通過虛擬合同或者通過不考核客戶達到騙貸的行為屢見不鮮,即使是銀行也不能幸免。

在河南警方公布的另一起案件中,深圳一家金融公司的5名業務員在河南新密市以推銷手機為由,騙取行人個人信息用于騙貸,最終從哈爾濱銀行等機構騙出貸款60多萬。

據警方公布的訊息,該金融公司的3名業務員和在河南新密分公司的2名業務員以宣傳、推銷手機為名,先后在新密市多地以公司要求、下鄉宣傳為由,給路人拍一張半身照和一張合影照,并支付100元報酬。

這些照片被5名業務員用來制作假證,通過在網絡盜取到個人信息后,利用假證通過任職的金融公司申請貸款,成功貸出60萬。

風險把握問題難解

在過去幾年,3C數碼、教育、租房等場景下的信貸金融需求十分旺盛,在這種情況下,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小貸公司集體涌入賽道。

但場景金融的風險也是雙重的,不僅具有場景的交易風險,還具有金融的信用風險,特別是對資金端的金融機構來說,提供場景金融的金融服務產品一直存在一個不可避免的矛盾點:平臺運營方、場景提供方的風險如何判斷和把握。

隨著長租公寓、教育分期等多場景的暴雷,這個問題的答案越來越成為行業的焦點。

通常而言,在場景之下,符合條件的場景客戶擁有眾多相似特征,風控容易把握,這些申請人在申請貸款并獲得相應服務,基本會表現出足夠的還款意愿并且擁有相應的還款能力,資金方也愿意及時放款來賺取相應的息差以及其他費用。

但處在整個交易中間端的場景方以及助貸機構和相應業務員確是個不確定因素,場景方隨時可能因為運營不善資金鏈問題跑路,助貸方可能因為管理問題出現騙貸等欺詐問題。

雖然無論是監管還是資金方都在說會加強場景方的監管,但是資金方與場景方的信息不對稱讓監管問題困難重重。

以長租公寓場景而言,此前上市平臺蛋殼公寓就有包括微眾銀行、網商銀行等知名銀行,也有花分期、會分期、任買分期、中關村銀行等機構。

在暴雷之前,蛋殼的市場份額、行業發展都被看好,很少有人注意到其“長收短付”下的危機,資金方也無法及時獲得其內部的真實運營情況,以至于爆雷之后提供貸款的金融公司不僅成為資金受損的一方,也成為了輿論的眾矢之的。

當然,一些資金方在前期考核時并未對合作機構進行縝密的調查就促成合作關系,也是導致場景金融時常暴雷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于風險較高的場景,多數優質資金方會選擇退出避免可能帶來的糾紛以及商譽風險,但劣質資金涌入這部分場景會讓部分場景生態建設產生問題更加突出,并不能真正解決場景金融的風險。

目前看來,如何解決多方之間的合作權責認定、監管細化以及爆發問題后的處置方案是讓場景金融穩健發展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金融機構 犯罪團伙 廣州分公司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