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關注:恒大即將失去盛銀消費金融

發布時間:2022-08-03 17:40:20  |  來源:消費金融頻道  
作者|劉妍 出品|消費金融頻道

近期,中國恒大發布公告稱,子公司恒大集團(南昌)有限公司收到仲裁裁決書,因為其子公司以持有的合計12.81億股盛京銀行股份向申請人提供反擔保質押,借款方未能還款,裁決書裁決申請人對該等股份有優先受償權。


(資料圖)

盛京銀行是盛銀消費金融的最大股東和控股方,而即使多次賣出股權,恒大集團(南昌)仍然是盛京銀行第二大股東。

「消費金融頻道」初步估算,目前恒大集團(南昌)所持有的全部股權,其價值不足以覆蓋此次債務,這意味著以恒大集團目前處境來看,其很可能要被迫賣出所持有的全部盛京銀行股權來還債,進而間接失去盛銀消費金融這張消費金融牌照。

仍有約6.8億的缺口

從恒大發布的公告來看,這場仲裁起始于擔保和反擔保糾紛。

公告顯示,仲裁申請人于2021年7月曾為恒大集團提供擔保,恒大集團(南昌)以持有的合計12.81億股盛京銀行的股份向申請人提供反擔保質押。但恒大集團未能還款,申請人履行了擔保責任并向恒大集團(南昌)主張執行該質押。

值得注意的是,申請人履行擔保責任償還的金額約為人民幣73.07億元,但恒大集團(南昌)所持反擔保的所有股權市場價值并不足以償付。

以盛京銀行最新股價6港元/美股計算,恒大集團(南昌)所持有的1281855435股(約12.82億股),價值約為76.91億港幣,以人民幣兌換港幣匯率來看,僅能償付約66.22億元人民幣的費用,還有至少6.8億人民幣的缺口需要補足。

恒大集團出售盛京銀行股權用于還債并非沒有先例。2021年9月,恒大集團曾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恒大集團(南昌)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盛京銀行17.53億非流通內資股轉讓予沈陽盛京金控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對價為每股人民幣5.7元,合計人民幣99.93億元。該筆錢就被恒大集團用于償還其背負的盛京銀行的債務。

在此次恒大集團發出公告后,盛京銀行的人士向媒體表示:“公司大股東為沈陽市國資委附屬公司,恒大持有的盛京銀行股權變動,對銀行的日常運營完全沒有影響。”

但事實上中國恒大對于該筆反擔保債務的處理,不僅會對盛京銀行的發展產生影響,還會波及到盛京銀行控股的盛銀消費金融。

據了解,恒大集團早先正是看中了盛銀消費金融這張牌照才決定入股盛京銀行,目前恒大間接持有盛銀消費金融8.742%股權。

在恒大入股盛京銀行后,盛銀消費金融的高管也發生了變更,包括盛銀消費金融的前董事長張啟陽以及目前副董事長邱火發等都在恒大集團有過高管任職經歷,且邱火發目前仍在盛京銀行擔任高管,若恒大集團出售了這筆股權,那么盛京銀行以及盛銀消費金融管理層可能也要相應做出調整。

除了人事外,遭受影響的還有業務布局。據了解,在恒大入股盛京銀行后,盛銀消費金融結合股東方資源及本地場景優勢,打造出盛銀消費金融APP、恒大業主車位貸、盛享貸和車險分期產品。

特別是恒大業主車位貸是盛銀消費金融與恒大地產集團合作,面向恒大樓盤新老業主,對于需要購買車位的用戶提供分期貸款服務,利率為11.85%-12.2%;盛享貸和車險分期則僅面向遼沈地區客戶,提供線上消費貸款和車險分期服務。

業務發展乏力

體量小、過于依賴股東、自營渠道起步晚、自營缺乏特色是小型消費金融公司普遍面臨的挑戰,盛銀消費金融也不例外。

目前,盛銀消費金融注冊資本仍然只有3億元,僅僅達到消費金融公司的注冊門檻,成立8年來也沒有進行增資。作為東北首家成立的消費金融公司,盛銀消費金融并沒有抓住首發優勢,后來者哈銀消費金融不但在注冊資本上達到15億遠超盛銀消費金融,在業績上也領先盛銀消費金融。

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盛銀消費金融總資產人民幣48.04億元,貸款余額人民幣39.17億元,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7.10億元,同比增長2.9%;撥備前利潤人民幣1.5億元,同比增長233%;不良貸款率0.74%。

僅體量和注冊資本而言,盛銀消費金融目前處在較高杠桿,想要繼續擴充規模,要么通過增資,要么就是通過發行ABS、金融債等方式融資。但從監管批復而言,盛銀消費金融還未獲得相關融資資格,這就讓盛銀消費金融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更加處于劣勢,畢竟當越來越多競爭者涌入的當下,股東背景以及融資能力決定了消費金融公司發展的上限。

除了大股東外,盛銀消費金融的其他股東也不太靠譜,工商信息顯示,盛銀消費金融二股東大連德旭經貿有限公司,股權有多次出質和凍結情況;三股東順峰投資實業有限公司更是還處在失信被執行、限制高消費的狀態,且也存在股權被凍結的情況。

在目前情況下,越來越多的消費金融公司獲得全渠道融資,消費金融賽道也呈現馬太效應,尾部消費金融公司將面臨越來越大的業績壓力,想要追趕頭部的難度也會越來越大。

除了股東與資本外,人事動蕩也是盛銀消費金融難以穩定發展的重要原因。

去年7月,盛銀消費金融發生較大的人事變動,任職不到三年的前總經理王劍出走盛銀消費金融,接替他的是現任總經理馬馳,加上第一任總經理王培軍,成立8年盛銀消費金融就換了三任總經理。

此外盛銀消費金融的董事長也經歷了三次更換,由孫永生到李欣再到現在的張珺,張珺雖然還在盛銀消費金融任職,但是今年5月,張珺卻因工作安排調整主動辭去盛京銀行董事相關職務,此外,盛京銀行的其他兩位獨立非執行董事倪國巨、姜策也辭去相關職務、股東監事潘文戈也宣布因個人工作安排原因辭任。

人事的多次變更很可能導致盛銀消費金融的長期發展戰略并不穩定,很難深耕出特色的經營方式從而達到差異化競爭。

縱觀頭部消費金融公司的發展模式,基本均擁有實力強勁的股東資本做支持,并且在場景布局上也形成各自護城河。

盛銀消費金融發展模式主要是探索在股東體系內的流量深耕,通過股東的影響力和覆蓋群體進行消費金融業務開展,恒大集團的撤離讓本就場景開展有限的盛銀消費金融雪上加霜。再加上大股東盛京銀行的業績下跌,盛銀消費金融想要業績突破還需要找到新的增長點。

關鍵詞: 盛京銀行 恒大集團 注冊資本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