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快報!水滴重疾險支持“帶病投保”,消費者撿便宜還是踩大坑?

發布時間:2022-07-26 16:50:42  |  來源:開甲財經  

近日,水滴保險經紀有限公司與中華財險、永安保險聯合推出一款一年期重疾險——水滴藍海系列重疾險。與市面上在售的重疾險產品相比,水滴藍海系列重疾險投保時免除“健康告知”,同時不僅可保障健康體人群,帶病體人群也可投保。

開甲財經注意到,在水滴保推出藍海系列重疾險產品之前,市面上主流重疾險產品都需要健康告知。

2018年6月,銀保監會官網發布《關于如實告知健康狀況的保險消費提示》一文指出,在購買人身保險產品時,請如實告知健康狀況,不輕信銷售誤導,避免在發生保險事故后出現理賠糾紛,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相關資料圖)

文章表示,保險機構主要采用書面方式詢問被保險人健康狀況。保險消費者需要客觀地填寫健康狀況問卷等,如確因時間久遠等記不清某些健康情況,請您及時查詢就診記錄、診斷報告等相關診療資料,避免因健康狀況告知不準確,影響保險合同效力。

2021年5月,招商信諾官網發布的《重疾險是否可以帶病投保?有什么注意事項?》一文顯示:如果身患疾病,也是可以投保重疾險的。但是可能會比正常情況下保費更高,如果疾病較為嚴重,也有被拒保的可能。帶病投保面臨5種審核結果。

正常承保。被保險人的身體情況通過了重疾險的健康告知,保險公司會正常承保。

二、加費承保。保險公司認為被保險人的身體情況后期病情會比較嚴重,可能會提出增加保費來承保,即加費承保。

三、除外責任。保險公司考慮到被保險人罹患某種疾病的風險較高,會將相關的疾病保障排除在外,但保費和正常承保是一樣的。

四、延期承保。延期承保也是因為投保人身體情況不明確,保險公司需要觀察一段時間,確定投保人的情況后,再決定是否承保。

五、拒絕承保。重大疾病往往是不可控的,所以如果被保險人的疾病惡化,或者身體情況變差的話,風險超出了保險公司的承受范圍,那么保險公司會拒絕承保。

開甲財經注意到,水滴藍海系列重疾險投保年齡從30天—60周歲,最高續保至80周歲,保障期間為1年。該系列產品保障責任覆蓋了輕癥、中癥、重癥合計193種疾病,其中重癥首年最多賠兩次,擴展責任還包括“ICU住院津貼、特定器官移植手術、ECMO治療”及異地轉診等多項保障責任。值得注意的是,產品僅承保新發疾病,不保障所有既往癥及其并發癥。

水滴保-保險產品商城頁面顯示,其“藍海系列”重疾險共有兩款產品,分別為水滴藍海1號重疾險和水滴藍海2號重疾險。

根據水滴保頁面披露,水滴藍海系列重疾險產品信息如下:

根據水滴保披露的費率表顯示,水滴藍海1號重疾險保費男性最低163元/年,最高3335元/年,女性最低144元/年,最高2693元/年;水滴藍海2號重疾險男性最低343元/年,最高7003元/年,女性最低302元/年,最高5655元/年。

例如,小編今年33歲,“水滴藍海1號重疾險”按年交費428元/年,按月交費39元/月;“水滴藍海2號重疾險” 按年交費900元/年,按月交費78元/月。

開甲財經注定要,雖然水滴藍海系列重疾險雖支持“帶病投保”,但并不意味著消費者可以占到大便宜。

首先,這兩款重疾險產品均有90天等待期,等待期內發生的疾病及其并發癥不予理賠。其次,如果在等待期前就有癥狀,但過了等待期才確診,同樣也不在理賠范圍內。

中華保險工作人員告訴小編,在投保之前就有癥狀但沒有明確確診,這也屬于既往癥。比如之前就有心臟不舒服,然后心律不齊或者竇性心律問題,最后導致急性心梗,這種情況就不予理賠。

不僅如此,由于新發疾病的風險與既往癥之間的關聯程度較深,在具體的理賠過程中還將面臨較大的賠付風險。正因如此,水滴公司總精算師滕輝表示,費率也會隨著具體情況調整,但他強調不會上漲太多,因為不能對健康人群產生擠出效應,影響產品的可持續發展。

中華保險2021年報顯示,中華保險主要由中華財險和中華人壽組成,而健康保險為中華人壽旗下產品。

公開資料顯示,重疾險和意外險是短期人身險的常見產品。2021年,中華保險短期人身險(原保險合同)業務收入108.02億元,而短期人身險的賠付支出為71.09億元。

永安保險2021年報顯示,其短期健康險是其保費收入排名第四的險種。年報顯示,2021年,永安短期健康險保費收入6.05億元,賠款支出3.48億元,承保利潤為-0.38億元。

不難發現,中華保險和永安保險的核心業務是車險,其客服熱線也圍繞車險客戶展開,且短期人身險/短期健康險業務狀況均不理想。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由中華保險和永安保險承保的水滴藍海系列保險,雖支持“帶病投保”免健康告知,但對消費者而言,購買由這兩家公司承保的重疾險,后續提供的理賠服務質量堪憂。

關鍵詞: 中華保險 保險公司 被保險人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