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藍鯨財經記者從天眼查獲悉,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日前新增一則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約45.83萬元,執行法院為西安市蓮湖區人民法院,相關案件為房屋租賃合同糾紛。
(資料圖)
據了解,安利于1992年進入中國建設工廠。3年后,安利(中國)成立,這一品牌正式在國內開始運行,并相繼推出紐崔萊保健品、雅姿化妝品等多種產品。直至2017年,安利(中國)經營區域已遍布全國31個省區,中國也連續多年成為安利全球最大的市場。
作為中國曾經最大的直銷品牌,安利(中國)也一度在國內賺的盆滿缽滿。數據顯示,2013年,安利(中國)收入曾接近300億元。不過,受到此前“涉傳”風波的影響,安利(中國)在國內的業績遭遇巨震,加之后續國內直銷行業野蠻生長帶來的負面影響和國內互聯網經濟的崛起,安利(中國)業務發展難言一帆風順。
據媒體報道,2014年始,安利(中國)業績逐年下跌,直至2019年,業內推測公司在國內的收入已跌至200億元以下。
與此同時,面臨如新、無限極、康寶萊等眾多國內外競爭對手的沖擊,安利(中國)不得已開始求變,意欲在國內建立一個全新形象。
據界面新聞報道,2015年,安利(中國)提出“2025戰略”,并宣布未來十年的戰略目標是實現安利平臺上的成功創業者數量翻番。在此背景下,以往安利線下的倉儲店鋪將被改造為體驗店,另外,線上業務也成為公司發展重點之一。
而隨著近年來健康中國戰略的推進,國內大健康產業成為蘊藏著豐富能源的商業藍海,安利(中國)亦隨之調整自身戰略方向:發力大健康賽道,將全球資源和投入將更多向中國市場傾斜。
安利(中國)總裁余放曾對外指出,2021年是安利大健康的啟航之年,會把“贏在大健康”作為最重要的戰略聚焦點、業務發力點。
彼時,據中國經營報報道,安利表示,戰略方向希望走的是將企業從傳統直銷行業的領先企業,轉型到由創業者引領的、為消費者提供整體健康解決方案的領先企業。
不過,在互聯網、電子商務等行業深入發展的趨勢下,面臨機遇和挑戰的并不止安利(中國)。據媒體報道,在傳統行業入局、新零售模式的沖擊下,以完美、無限極等為代表的老牌直企也紛紛拓展產品鏈,不斷深化市場,并將重點瞄準大健康產業。
在這一背景下,安利(中國)的轉型升級之路能否順利?在大健康賽道的多個玩家的集中競爭下,它又能否突圍而出,重拾曾經的輝煌?藍鯨財經記者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