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商銀行業績大增背后:與同行凈利相差數倍,頻遭用戶投訴

發布時間:2022-06-06 10:50:58  |  來源:財經天下  

5月31日,網商銀行發布一季報顯示,報告期內,該行實現營業收入34.72億元,同比增長20.64%;實現凈利潤6.3億元,同比增長61.13%。

而此前發布的網商銀行2021年成績單更是亮眼,營收、凈利雙雙實現60%以上的高速增長。但即便如此,其業績卻遠不如同為互聯網銀行的微眾銀行,在資產總額相差不大的基礎上,營收卻只有后者的一半,凈利潤更是僅為后者三分之一。

與此同時,在業績高速增長的背后,網商銀行的相關投訴更是接連不斷,黑貓投訴平臺中關于網商銀行的投訴信息高達2100余條,內容涉及私查征信、暴力催收、無故凍結賬戶等問題。

業績大幅落后于同業

財報顯示,一季度,網商銀行表內發放貸款和墊款1891.0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1.54%;吸收存款1921.62億元,同比1687.97增長13.84%,主營業務保持穩健增長。

同時,該行中間業務也實現較大增長,其中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增幅高達83.1%,從去年一季度的6.69億元增至12.25億元。對此,網商銀行表示,主要是理財等綜合金融業務的發展,帶動了中間業務收入增長。

截至一季度末,網商銀行資產總額為3732.62億元,負債總額為3546.29億元,資本充足率為12.02%,均較去年末有所下滑。

事實上,近年來網商銀行業績增長迅速。2019年至2021年,網商銀行營業收入分別為66.28億元、86.18億元、139.03億元,同比增長5.7%、30.01%和61.33%;同期凈利潤分別為12.56億元、12.86億元和20.92億元,同比增長90.8%、2.36%和62.67%。

然而,盡管第一季度網商銀行營收、凈利雙雙實現兩位數增長,但該行業績與同為互聯網銀行的微眾銀行相比,依舊大幅落后。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網商銀行資產總額為4258.3億元,微眾銀行資產總額為4387.48億元,僅相差約3%。但業績方面,2021年微眾銀行實現營業收入269.89億元、凈利潤高達68.84億元;同期,網商銀行營業收入為139.03億元、凈利潤只有20.92億元。

此外,資產質量方面,網商銀行也同樣面臨壓力。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間,網商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3%、1.52%、1.53%,呈現連年上升趨勢;反觀微眾銀行,同期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24%、1.2%和1.2%,不良率相對穩定且均低于網商銀行。

用戶投訴接連不斷

與網商銀行大幅增長的業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該行的客戶投訴接連不斷。

在黑貓平臺搜索“網商銀行”關鍵詞顯示,相關用戶投訴有超過2100條,投訴原因多為私查征信、暴力催收等。

此外,《財經天下》周刊注意到,網商銀行無故凍結賬戶的問題也同樣嚴重。5月27日,有用戶投訴稱,網商銀行未通知客戶本人,在沒有任何原因的情況下,私自凍結資金,“等我要轉錢出來的時候才發現,打客服電話好幾次都沒有處理,本人也沒有任何的違法行為。已經嚴重侵犯到了我個人權益,私自凍結我的賬號跟金額,已經屬于違法行為。”

如此情況并非個案。5月10日,有用戶表示,昨天清倉了股票,今天從證券賬戶轉入網商銀行,然后用網商銀行轉賬的時候提示風險,賬號被限制七天。“我自己干活賺的錢,絕對的干凈,強烈要求立即解凍賬號。”5月19日,又有用戶稱,“原本錢在余額里面,自動轉入了網商銀行。昨晚上可以從網商銀行轉出到余額,但是余額提現到銀行卡就提示凍結,不能使用提現和支付功能。我聯系客服,客服說幫忙申訴,留意郵件,但是后面只要我本人的手機和賬號都聯系不到客服。”

(黑貓投訴截圖)

公開資料顯示,網商銀行于2015年6月正式開業,由螞蟻集團發起,是監管批準成立的國內首批民營銀行之一。

從股權結構來看,網商銀行共有6名股東,其中螞蟻集團持股30%,為第一大股東;萬向三農集團持股26.78%,為第二大股東;寧波市金潤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持股19.48%,為第三大股東;后面依次為上海復星工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15.22%)、杭州禾博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4.87%)和金字食品有限公司(3.65%)。

業內人士告訴《財經天下》周刊,網商銀行與支付寶皆背靠阿里巴巴集團,巨頭的背書是用戶信任的基礎。但如今,網商銀行頻繁被吐槽“資產質量承壓、造血能力下降”,作為新興互聯網銀行,眼下網商銀行急需思考的是,如何整改自身問題,為龐大的用戶群體提供優質、全面的金融服務。

關鍵詞: 同比增長 營業收入 違法行為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