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85%以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獲有效保護

發布時間:2022-05-23 16:48:14  |  來源:大眾日報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泰山赤鱗魚、魯西牛、野大豆、煙臺蘋果、萊陽梨……這些都是山東的地方特色動物、作物。”20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管言明通過圖片和視頻資料向大家展示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據介紹,近年來,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85%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得到有效保護。

我省地理位置優越,背靠大陸,面朝海洋,境內地貌類型多樣,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今年,全省生態環境系統開展優先區域的生物多樣性調查工作,省級層面重點選取生態功能最重要、生態系統最典型、分布面積最廣泛的9個區域開展調查,包括黃河三角洲、泰山—徂徠山、嶗山等3個陸地區域和渤海灣6個海洋區域。其他部門結合工作職責開展了山東省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鳥類資源普查,南四湖、東平湖與水庫漁業資源調查,小清河、南四湖水生生物調查,黃海、渤海與海岸帶資源調查,摸清生物多樣性“家底”。

“在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方面,截至目前已經完成基本情況普查,初步摸清全省農作物、畜禽和水產養殖種質資源種類、數量、分布等基本信息,正在按照既定安排,開展資源信息登記、鑒定評價等工作。”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姜衛良介紹。

野生動植物保護體系方面,我省整合優化全省自然保護地,保護范圍涵蓋我省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富集區域,85%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得到有效保護。建立14個省級部門組成的野生動植物保護聯席會議,實施野生動植物棲息地保護修復,建成省級以上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34處。“‘十四五’期間,我們以國土‘三調’成果為基礎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推動黃河口、長島等國家公園創建,完成現有各類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基本建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確保全省自然保護地總面積穩定在2400萬畝以上,占全省國土面積8%以上。”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李成金說。

監督執法方面,自2017年起我省連續5年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多部門聯合開展“清風”等系列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和震懾了非法獵捕和交易野生動物等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公安部門建立“生態警長”機制,全面實施“生態警務”,組織“昆侖”專項行動。“2020年以來,全省共破獲刑事案件240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5400余名,收繳野生動物近5萬只,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制品270余萬件。”省公安廳副廳長修春清介紹。

伴隨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一些珍稀野生動物在山東的湖泊、濕地等頻頻“亮相”。今年3月,東平湖記錄到了1500多只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去年8月,黃河三角洲首次發現國際極危物種勺嘴鷸,全球僅剩下不到200對。越來越多的珍稀動物在山東“落戶安家”、繁衍生息,成為山東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效的最好見證。

關鍵詞: 生態環境 珍稀野生動物 生物多樣性 生態警長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