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深陷負面輿論旋渦,傳即科集團已被紅杉資本拋棄

發布時間:2022-05-08 05:56:55  |  來源:探長讀財  
從三年前即科集團的合作資方,到如今開展自營醫美分期業務,海爾消費金融何以如此?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年利率36%已成為“過街老鼠”,消費金融利率已從36%到24%,從24%到4倍LPR,持牌機構也告別了躺賺時代。
5月1日,中國裁判文書網發布《南昌律贏南寧青秀分公司與潘某某追償權糾紛民事一審判決書》顯示:
法院查明,根據當事人陳述和經審查確認的證據,本院認定事實如下:借款人潘某某,出借人海爾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借款金額3萬元,借款期限24個月(共計24期),借款總費率為36%,支付方式采取受托支付的方式,出借人于2019年12月17日將借款資金直接支付給廣州特壹美醫療美容門診部有限公司,借款用途為消費,保證人為北京海大富林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反擔保人為上海即科智能技術集團有限公司,借款人自2020年10月13日逾期,尚欠借款本金18750元。
法院認為,本案中,海爾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向潘某某發放了3萬元借款,因潘某某逾期還款,北京海大富林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簡稱“海大富林”)作為保證人代償了該筆借款。海大富林代償后,上海即科智能技術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即科集團”)依據其與海大富林之間的《擔保與反擔保》協議為潘某某代償了上述款項。
即科集團代償后將其取得的對潘某某的涉案債權轉讓給南昌律贏南寧青秀分公司(簡稱“南昌律贏”),該債權轉讓已通知潘某某。因潘某某自2020年10月13日開始逾期,尚欠本金18750元,現南昌律贏訴請潘某某償還欠款本金18750元,本院予以支持。對于利息,雙方在案涉《金融信息居間服務協議》中約定,如出現逾期,按照借款本金的萬分之五支付風險管理費,現南昌律贏主張按年利率15.4%計付利息,本院予以照準。
根據上述信息,探長整理各方之間關系如下圖:
探長讀財注意到,從互聯網金融到消費金融,海大富林一直活躍在一線。據媒體早年報道,海大富林曾與抱財網、搜易貸、銀客網(財富星球)、米族金融、愛投資等多家P2P平臺合作。
今年4月初,據自媒體“鐳射財經”報道,海爾消費金融正加快布局醫美分期業務。海爾消費金融在全國多地招聘醫美分期團隊,以直營的方式切入醫美分期市場,主打優勢為資金穩定、通過率高。
鐳射財經注意到,當前部分海爾消費金融的市場人員在推廣醫美分期產品時,公開宣稱審批時效為一分鐘審批,免電審,通過率98%。同時,市場人員還稱“正規持牌機構,資金穩定,保證合法合規。”
有醫美分期從業者透露,當前醫美分期行業的平均通過率維持在50%左右,不會過高。“70%就很可怕了,98%基本上等于裸奔,通過率過高就會吸引黑產進來。”
工商資料顯示,上海即科智能技術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即科集團”)成立于2014年4月21日,注冊資本2520萬元,法定代表人顧上飛,股東為顧上飛(46.56%)、黃琛(31.04%)、北京紅杉信遠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伙)(20%)、上海極克斯企業服務中心(有限合伙)(2.40%)。
企查查數據顯示,即科集團實際控制人為顧上飛,受益股份48%,擔任職務為董事長。2014年6月,即科集團獲得紐信創投100萬元天使輪融資;同年8月,即科集團又獲得紅杉資本100萬美元A輪融資。
知情人士向探長讀財透露,紅杉資本在年后已退出即科集團的投資。不過,截至發稿前,即科集團股權暫未發生變更,紅杉資本仍持有該公司20%股份。
探長讀財猜測,如果紅杉資本果真退出即科集團,或與即科集團接連出現的負面有關。
2021年10月,據藍鯨財經報道,即科金融旗下全資子公司即科商業保理(深圳)有限公司(下稱“即科保理”)因為醫美公司放貸提供保理服務而卷入一起合同糾紛案。在案件中,法院認為即科保理的行為符合套路貸的相關特征。
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的《即科保理與王某合同糾紛一審民事裁定書》顯示,即科保理與第三方醫美公司麗珍公司達成口頭保理業務協議,前者為到麗珍公司進行整形服務客戶的應收分期賬款提供保理服務。
客戶王某為支付在麗珍公司進行醫美的手術費3.8萬元,與麗珍公司通過網絡平臺簽訂了《分期支付協議》,約定王某以分12期付款的形式支付3.8萬元消費款項,并同意麗珍公司收取一定的服務費,每期應付款金額為3622.66元;如逾期,則王某需按原定服務價的萬分之五支付風險管理費,并按逾期次數加付欠付款項5%的風險管理費;王某同意麗珍公司有權將上述債權轉讓與第三方。
法院認為,即科保理通過與麗珍公司達成保理協議的方式將款項出借給王某使用,收取手續費,并在違約時收取高額風險管理費的行為符合套路貸的相關特征,且原告未能向法庭提供其經營保理業務或金融借貸業務的相關資質,本案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因此,法院駁回了即科保理的起訴。
2021年11月,燕趙晚報發布《邯鄲女子“貸款”整形后自殺!警方不予調查處理被告上法庭》的報道顯示:據王女士訴稱,女兒申某是一個精神分裂癥患者,整形之前一直服用治療藥物,整形醫院明知患者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情況下,依然為其貸款進行整形手術,在行為動機上存在故意。女兒通過網絡貸款后,由于精神壓力劇增,最終走上不歸路。
5月22日,申某因為沒有錢支付手術費用,通過與整形醫院合作的“XX消費金融服務公司”貸款2.5萬,年利率為10.6%;從上海即科智能技術公司貸款5萬元,年利率是10.3%。申某于5月23日在整形醫院完成整形手術。6月22日,兩家金融公司開始打電話向申某催要還款。派出所認為,因為沒有發現整形醫院存在違法行為,遂作出“不予調查處理告知書”。

關鍵詞: 有限公司 智能技術 債權轉讓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