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姨,我們現在來幫您辦理高齡補貼,跟您核實一下信息。”在北海市海城區城市社區各個網格,隨處可見“全科社工”忙碌的身影。
去年以來,海城區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深入開展“三事通解”行動,推行“全科社工”,讓社區工作人員熟悉掌握社區全部管理服務事項,著力提升城市基層治理精細化、精準化水平。
一崗專辦變為一崗通辦
“現在辦事一個窗口全能搞定,以往的一個窗口只能辦一件事,有時候遇到專職人員不在還得要來回跑。”海城區貴州南路社區居民韋巨香提起“全科社工”,贊不絕口。
海城區貴州南路社區黨委副書記曾廣萍介紹,之前居民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辦事,往往按照民政、計生、社保、殘聯等條塊專人專辦。如今,推行“全科社工”,讓社區工作人員熟悉掌握社區全部管理服務事項,打破了原來的條塊工作壁壘,從“專門專崗”轉變為“全科全能”的多面手,實現了民生事項“一次受理、一窗辦理”,提升了為民辦事服務效率。
海城區探索推行“全科社工”駐中心進網格服務新模式,制定了“全科社工”駐中心全科服務類工作任務清單和進網格遍訪服務類工作任務清單,設置黨群服務中心一站式服務窗口,每個社區安排3—4名“全科社工”駐在黨群服務中心接待辦事群眾,一站式辦理業務,實現居民辦事“只需跑一趟”。
坐等上門變為遍訪民需
筆者在海城區東街街道茶亭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看到,服務中心只設置全科服務窗,當班3名“全科社工”受理所有事項,能辦結的當天辦結,當天辦結不了的交由后臺分類速辦,其他不值班的7名“全科社工”下沉基層網格開展遍訪服務。“做好社區服務,不能僅停留在坐等群眾上門,還得主動敲門問需于民,如今我們都有兩個身份,既是社區干部,也是網格長。”“全科社工”龐潔說。
“過去我們大多時候都坐在黨群服務中心等群眾上門,現在是‘全科社工’進網格走街巷入樓棟問需求了,黨群干群關系更融洽了。”黃海路社區黨委書記沈勁說,“全科社工”進網格采取“1+9+N”團隊服務模式,即“全科社工”為網格長,聯絡公安、綜合執法、市場監督等9個職能部門網格員,發展包括機關黨員干部、街巷長、大學生在內的N名兼職網格員。
目前,該城區共整合345名社區工作人員編381個網格擔任網格長,走進網格訪民情解民憂紓民困。
權責不清變為權責一致
海城區推行準入事項清單化,堅決杜絕不合理的職能下放,全力保障“全科社工”卸包袱、服務網格群眾。該區通過統一標準體系、統一服務規范、統一培訓流程、統一績效考核等,按照“權隨責走、事隨人走”原則,將駐中心“全科政務”分為8大類15小類34項,進網格遍訪服務分為10大類20小類75項,厘清社區職責、劃定服務范疇,明確辦理流程,職能部門不得直接安排社區工作者從事服務清單規定職責外的工作。同時,該區還推行社區工作者“三崗十八級”薪酬制度,實行績效二次分配,細化工單(業務)打分評價,激勵“全科社工”在網格中干事創業。
據悉,今年以來,海城區“全科社工”全覆蓋走訪網格住戶147159戶(次),辦結民生事項8000多件,關懷“一老一小”2300人次,開展協商議事900多次,調解矛盾糾紛600多次,駐中心進網格服務跑出了“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