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擴大個人不良貸款轉讓試點范圍

發布時間:2022-04-15 17:02:21  |  來源:讀懂數字財經  
4月15日,國新辦就2022年一季度銀行業保險業運行發展情況舉行發布會。銀保監會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負責人劉忠瑞表示,下一步將妥善應對不良資產反彈,拓寬處置渠道,擴大單戶公司類不良貸款轉讓和批量個人不良貸款轉讓試點范圍。
來源丨不良資產頭條綜合國新辦
單戶對公及個貸批轉試點將擴圍
發布會上銀保監公布,今年一季度,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3.7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79%,較年初略有下降。銀行業金融機構撥備余額7.3萬億元,撥備覆蓋率199.5%。保險業償付能力仍處于較高水平。我們鼓勵撥備較高的大型銀行及其他優質上市銀行將實際撥備覆蓋率逐步回歸合理水平。
在媒體問及疫情對銀行業的資產質量狀況有多少影響?目前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情況如何時。銀保監會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負責人劉忠瑞表示,從總體來看,目前我國銀行資產質量整體保持平穩態勢。3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的數據,從不良率情況看,3月末較年初下降0.03個百分點。
劉忠瑞表示,下一步銀保監會將抓實抓細相關支持政策落地,深入研判分析風險,妥善應對不良資產反彈。持續督促銀行嚴格落實金融資產風險審慎分類,充足計提撥備,會同有關部門持續優化不良資產處置安排,拓寬處置渠道,擴大單戶公司類不良貸款轉讓和批量個人不良貸款轉讓試點范圍,制定中小銀行處置不良資產政策措施,指導銀行運用高撥備優勢,加大不良資產核銷處置力度。
高風險金融機構占比低、體量小
金融業風險總體可控
在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當前銀行保險機構總體風險狀況怎么樣?風險可控是否能夠得到保障?
銀保監會首席檢查官、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王朝弟表示,金融業是一個經營風險的行業,金融的改革發展一直伴隨著化解風險、處置風險、控制風險。近幾年來,銀保監會按照“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基本方針,壓實穩妥推進高風險金融機構的風險處置,相關機構的風險得到了有序收斂,銀行業、保險業的風險總體可控。
王朝弟指出,當前,出現了一些高風險金融機構,但這不會影響中國銀行業保險業穩定健康、平穩發展的良好勢頭,他提到三方面原因:
一是從金融總量看,我國整個金融穩定性更強。1990年我國銀行業保險業的總資產大概只有4萬多億元,目前已經增加到370萬億元以上,增長了90多倍。其中高風險金融機構在總量當中的占比非常低,也就是1%左右。
二是從金融機構數量看,高風險金融機構占比也很低。以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為例,高風險金融機構已經由2017年末的14%左右下降到9%左右,而且高風險金融機構主要集中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體量也很小,整體影響不大。
三是監管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防控風險。比如信托保障基金、保險保障基金、存款保險,都較好地發揮了行業互助保障作用,確保銀行業、信托業、保險業持續穩定發展,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可。
王朝弟表示,下一步,銀保監會還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聚焦重點關注區域和重點關注機構,積極配合地方黨委政府做好高風險金融機構的處置工作,通過改革化險,確保我們金融業健康穩定向前發展。

關鍵詞: 金融機構 不良貸款 資產質量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