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小微企業,難點與亮點在哪里?

發布時間:2022-04-08 17:09:57  |  來源:消金界  

“每個環節都扛住了,但鏈條斷了。從生產到發貨到銷售到配送,依然在運轉。但發貨總被退回,因為疫情管控;銷售之后經銷商或者電商平臺回款變慢;上游能發貨但漲價了且分批發出;消費者遲遲拿不到產品,退款、投訴、差評逐漸出現;銀行的短期借款已經延期幾次但需要還了?!?/p>

近日,青山資本喊話,要認清現實,接受現實。言下之意,疫情之下,危如累卵的小微企業,隨時都有關門的風險。

對于很多小微企業主來說,業務難以開展是客觀因素制約,但只是一時的,只要能抗過疫情,周轉過來,就有活下去的希望。

但是,這筆救命的周轉的錢在哪里?能不能在融資之外,還可以幫助他們展業?

長久以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政策與銀行都想了很多辦法,成效顯著。尤其是中型企業,受益良多。而小微企業,由于缺乏風險管理的強有力抓手,銀行并不是不想貸,而是不敢貸、不會貸。

再加上小微企業本身抵抗風險能力差,在疫情當前,生存環境急速惡化。

在數字化產業快速發展的時代中,如何發展普惠金融和服務好小微企業,不僅成為監管發力點,更是成為當下科技公司的普遍共識和一致行動。

而如何幫助他們融入到數字化的現化代生產管理生態中,也是科技企業的一項使命?!胺錾像R送一程”,在數字化時代,有了新內涵。

正如中國政法大學法治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車寧所言,將小微企業帶入數字化的生態圈,也是科技企業能力與責任的體現。

01

解決融資之困

“如果沒有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打通微細血管,那大中企業甚至國企央企都動不起來?!备邔涌隙ㄐ∥⑵髽I的市場作用,并調動各種資源進行扶持。

從政策上看,過去的一年中,銀保監會持續增加小微企業信貸供給,有力支持實體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

截至2021年末,全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近50萬億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9.1萬億元,同比增長近25%,較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近14個百分點;有貸款余額戶數3358.1萬戶,同比增加近785萬戶,完成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戶數高于年初的“兩增”目標。

這些錢都是如何流入到小微企業手上的呢?

此前,一些銀行進入小微信貸領域,結果由于信息不對稱,出現了大面積壞賬的情況。甚至得出“小微不能做”“小微風險高”之類的結論。

這兩年,在數字化技術的驅動下,市場普遍認識到,這些結論存在“錯誤歸因”——不是小微風險高,也不是不能做,而是做小微信貸市場的方法不對。

對于銀行來說,風險定價的前提是要有數據支持。而銀行獲取小微的信息難度較大,成本較高。

近年來,金融科技平臺利用大數據風控,在此領域積累的技術與經驗已較多。因此,能不能利用數字化技術來實現小微的風險定價?

事實上,各大金融科技平臺目前已接入各種數據庫,在對數據匯總后,通過征信模型智能判斷,從而可以對小微企業進行高效的分析與判斷。因此銀行小微業務與數字化科技公司合作,就顯得順利成章。

以360數科為例,2021年,平臺聚焦于小微群體的普惠金融服務需求,依托線上線下融合的業務模式,積極運用科技手段,幫助金融機構為3650萬個人用戶和小微企業提供授信服務,同比增長24.6%;為2330萬個人用戶和小微企業提供借款便利,同比增長24.6%。

2021年,樂信全面向小微經營的信用借款業務達到153億元;信也科技全年服務小微用戶82.6萬人,促成借款金額270億元,占全年促成交易總額的19.7%。

陸金所控股財報也顯示,公司持續提升服務小微實體的質量與力度,零售信貸業務2021年四季度新增貸款同比增長14.3%,達1516億元,其中八成流向小微企業主,借款綜合費率持續下降。

數字科技平臺歡太數科圍繞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實體企業,通過與手機廠商OPPO及金融機構聯合打造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為數以萬計的小微企業主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務。

2022年3月,歡太數科對外表示,旗下與金融機構合作推出的供應鏈金融產品——歐享貸2021年全年為小微企業降低融資成本約37%,平均為每位用戶創造利潤約7萬元,為每位核心用戶創造利潤81萬元,核心客戶用款滲透率平均達20%。

總結這些數據與案例,可以看到,如果說小微企業是市場經濟的微細血管,那么科技平臺就是金融信貸領域的神經末梢。他們可以敏銳地把握金融信貸市場最終端業務的風險情況,成為銀行資金與小微企業的橋梁。

02

生態賦能業務升級

不僅僅是信貸領域,一些實力強的科技企業在擁有數字化技術的同時,也將小微企業的業務管理與開拓,帶入到了數字化時代。

數字化時代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能迅速根據市場變化靈活調整、精細化運營。

大平臺在服務小微企業上就有這樣的特點,如微信、京東、美團等平臺,已經把社交、零售、本地服務的數字化打通,賦能小微企業時時看到成交數據,在幫助企業實現邊際成本遞減的同時,做好生產與服務的管理與決策。

擁有“場景+生態+科技”優勢的歡太數科,深耕手機+loT產業數字化建設,構建了開放共融的數字科技平臺。這一平臺將經銷商納入進來后,經銷商對外的融資能力與對內的業務管理都得了顯著提升。

比如,在元旦、春節、新品上市等銷售旺季,歡太數科基于對行業的深度了解及把控,為客戶做好需求預判及應對措施。

在去年的元旦和春節,歐享貸針對特殊銷售節點,為經銷商王先生提高臨時額度、提供免息及新機專享活動,最終幫助王先生門店銷量同比提升55%。

在這一案例中可以看到,歡太數科在幫助經銷商王先生時,融資方面連接銀行,在業務市場方面,則以數字化的方式連接了OPPO與用戶。數字化能力賦與了小微企業資金、場景與生態。

除了外在的賦能外,小微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也受益頗多。

在數字化轉型的大浪潮里,小微企業的規模和利潤額相對小,不愿意在數字化升級上投入更多錢,而數字化轉型又需要一大筆硬件配置、系統運維等方面的資金投入。

銀行業中科技實力領先的招商銀行,正在看到了這一痛點。2021年,招行改革服務理念,從銷售 “產品”轉變為嵌入企業的“平臺+場景”。

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招行聚焦企業數字化轉型重點場景,以數字化薪資代發為原點,聚焦人事、財務、協同辦公等重點場景,全面打通底層架構與數據,為企業提供低成本的賦能和多樣化需求滿足。

車寧認為,大型企業在服務小微企業融資的同時,也在幫助其進行數字化轉型。而在疫情的當下,數字化轉型會提升小微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未來小微企業的數字化,已不單單是引進一套軟件系統這樣簡單,而是要結合具體的場景,具體的業務,并延伸到企業的外部,帶動銷售或者增值服務。

而小微企業在積累了足夠多的數據以后,其自身面向產業鏈中的核心公司,面向銀行也就有了更多直接合作的可能。

可以說,科技企業憑借數字化能力,不僅能為小微企業融資發揮橋梁作用,還能將它們帶入數字化時代,以場景與生態,給小微企業的經營帶來實實在在的增長。這成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數字化時代的生動詮釋。

關鍵詞: 小微企業 數字化時代 同比增長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