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紅星美凱龍家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1528.HK)公布了2021年財報,披露了其關聯企業海爾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海爾消費金融”)的業績。
數據顯示,報告期內海爾消金實現營業收入20.64億元,相較于2020年的11.75億元,同比上升75.66%;實現凈利潤1.91億元,相較于2020年的1.23億元,同比上升55.28%。
企查查信息顯示,海爾消費金融成立于2014年12月,由海爾集團、海爾財務公司、紅星美凱龍、綠城電商和中國創新支付(現為中國有贊)共同發起成立,注冊資本為5億元人民幣,并于2018年5月獲批增資至10億元。
消金界了解到,在主營業務上,當下海爾消金正通過自營模式,在全國范圍內大規模招聘醫美、教育分期人員。而此前,海爾消金主要和米么、給米、即科等助貸機構合作。
圖片來源:朋友圈營銷信息
當下,包括度小滿等在內的醫美巨頭,都已經轉變業務重心,陸續撤出醫美直營業務。而海爾消金也是目前唯一一家還在大規模發力醫美分期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
此外,有從業者指出,和此前民生銀行類似,中信銀行也在切入場景分期,通過合作祛痘、口腔、植發、醫美等機構,可以現場出額度、分期付款。
3月29日,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印發《關于上海地方金融組織進一步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等可通過展期、無還本續貸、延長還款期限或當期、實施征信保護等方式減輕客戶還款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中特意提到了醫療健康等領域,這被一些從業者認為是政策鼓勵醫美健康發展的信號。
經過了此前的野蠻生長,未來隨著監管政策補齊,或許醫美行業也將迎來合規時代。對于海爾消金來說,發力自營業務的背后,如何實現規范發展,如何提升風控水平,這都將是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