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下午,國家網信辦通報稱,針對當前豆瓣網存在的嚴重網絡亂象,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指導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派出工作督導組,進駐豆瓣網督促整改。而近一年來,豆瓣頻繁因為“點名”“下架”與“被罰”等問題引發大眾關注。
近一年來,豆瓣頻繁因為“被點名”、“下架”與“被罰”等問題引發大眾關注。去年12月1日,網信辦負責人約談豆瓣網主要負責人、總編輯,針對近期豆瓣網及其賬號屢次出現法律、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情節嚴重,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責令其立即整改,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隨后,北京市網信辦對豆瓣網運營主體豆網科技依法予以共計15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豆瓣在3月15日被網信部門督促整整改
在2021年1月至11月間,網信部門已先后對豆瓣實施20次處置處罰,其中多次予以頂格50萬元罰款,累計罰款已經達到900萬元。
豆瓣涉及到互聯網行業多項ESG中的社會議題,主要就包括隱私與數據安全、產品質量、消費者權益等。
MSCI對互動媒體服務行業的定向ESG指標
事實上,我國在2020年對互聯網行業的這些ESG議題進行過一輪密集的治理。
2020年中旬,國家網信辦約談國內31家主要網絡社交平臺,責成平臺處理粗俗惡俗、內容審核不到位、經濟利益至上、虛假宣傳、涉嫌組織網絡賭博等違法違規行為,敦促平臺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和社會責任,守牢法律底線、道德底線和安全底線,最大限度壓縮低俗不良信息生存空間,不斷提升內容質量,推動互聯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召開的《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了2021年8大重點任務。其中第6項任務“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明確要求“完善平臺企業壟斷認定、數據收集使用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范,加強規制,提升監管能力,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作為回應,2021年4月,34家互聯網平臺企業相繼在市場監管總局的監督下加入《依法合規經營承諾》(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并請社會各界監督。
第一批包括百度、京東、奇虎360、美團、微店、新浪微博、字節跳動、叮咚買菜、拼多多、小紅書、蘇寧易購(3.180,0.03,0.95%)、唯品會12家企業。
第二批包括快手、每日優鮮、B站、國美在線、盒馬鮮生、攜程、蘑菇街、網易嚴選、云集、騰訊11家企業。
第三批包括愛奇藝、貝殼找房、當當、多點新鮮、去哪兒、搜狗、58同城、餓了么、閱文、阿里、貝貝網11家企業。
遺憾的是,豆瓣并不在這34家企業中。
ESG在我國目前正處于自上而下的推動進程,從港交所《ESG指引》的強制披露,到滬深交易所表示將會發布ESG監管要求,市場始終將ESG焦點對準在這些交易所的上市公司。
但不斷被負面纏身的豆瓣讓我們看到,ESG對于非上市公司也是剛需。良好的ESG管理已被證明對公司運營有著積極的正面作用,優質的ESG報告也是提升公司信譽度和聲望的一份強有力工具。
此外,企業的各類融資渠道對企業的ESG考察也越發嚴格。2020年1月3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建立健全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體系,將環境、社會、治理(ESG)要求納入授信全流程,強化環境、社會、治理信息披露和與利益相關者的交流互動。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對豆瓣的專項整治,首先要保障內容安全,“對個人信息的保護不僅在制度上,技術上也要做到落實到位,特別是飯圈文化。所以下一步要把這個主體責任夯實,把出現的問題在源頭進行解決。平臺不能僅僅提供網絡服務,更要承擔起主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