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在行動 | 貸款培訓,不過退款?“中公教育”被點名......

發布時間:2022-03-15 18:55:55  |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報培訓班被“提醒”可以分期

或者貸款

???

3月9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21年校外教育培訓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報告》提到,有的預付費用時被誘導辦理“消費貸”,機構關門后無法上課卻仍需按期還貸。

近日,福建省消委會也發布消費警示不少消費者抱怨被套路陷入“霸王條款”“公司跑路”“退款難”等糾紛。

比如,2021年8月,張先生向福建省仙游縣“中公教育(5.550,-0.43,-7.19%)”培訓機構報了一個名為“理享學”的培訓班,雙方簽署培訓協議,約定培訓費用2萬元,以貸款形式支付,如果當年未能通過事業單位招錄考試,則培訓機構應在45天內如數退還學費2萬元。隨后,張先生與“中公教育”合作的第三方金融機構辦理了培訓貸,但未通過當年的事業單位招錄考試,而培訓機構一直以各種理由拖延退款,故張先生向仙游縣消委會投訴,要求培訓機構退還2萬元。經調解,該培訓機構向張先生全額退還2萬元培訓費。

那消費者該注意什么呢

遇到這些情況你就要警惕了

利用銷售話術和技巧淡化還貸壓力,甚至以無息貸款作為誘餌促使消費者沖動消費;

“保過”承諾以及名校承諾是部分教育培訓企業的宣傳伎倆;

經營者利用自己優勢地位訂立格式條款,為消費者設置苛刻的條件,排除消費者主要權利;

不簽書面協議,只做口頭承諾,消費者退款無門;

以直降優惠的名義收取大量預付費,給消費者帶來一定的潛在風險

福建省消委會提醒購買培訓服務的正確流程

購買培訓服務前應詳查合同內容,關注課程設置、師資要求、違約責任、退費規則等重要條款。

簽約時,不要提前預交大量費用,防止培訓機構停業或破產時面臨退費風險。

對于培訓機構提出的“學費貸”“培訓貸”,不要輕信其說辭,應充分了解金融產品的詳細情況和相關風險,明確約定還款利率、手續費、解約條件等。

保留好相關消費憑證,遇到糾紛時應積極及時主張自己的合法權益。

關鍵詞: 培訓機構 中公教育 事業單位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