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消息上熱搜,遭遇反壟斷后,要活102年的阿里開始“老”了?

發布時間:2022-03-14 17:08:28  |  來源:讀懂數字財經  

3月13日,阿里裁員、騰訊裁員的消息集體沖上微博熱搜。據員工內部猜測騰訊預計裁員10%~30%,阿里裁員30%。

而就在不久前,阿里巴巴公布了被稱為“史上最差”的2022財年第三季度財報,綜合之前的三次季報,一個遭遇反壟斷調查、處罰后的阿里巴巴被勾勒出了形狀,若僅從財務數據上看,阿里巴巴的大本營,中國商業其中國商業分部沒有過去那么能打了。

有人說“壟斷是最好的商業模式。”但在筆者看來,“壟斷是最好的商業鴉片。”它能讓企業沉迷于簡單得來的高額利潤,慢慢變得不再適應瞬息萬變的監管和競爭環境,最終透支自己的生命。諸君務必遠離。

阿里巴巴從未這般被動。

無論是創業初期遭遇的流動性風險時,還是與國際巨頭eBay、亞馬遜的大戰,又或是面對閃電崛起的拼多多,阿里巴巴都表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戰斗力,沒有人懷疑23歲的它能“成為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

但遭遇反壟斷調查之后,仿佛一切都變了。

日前,阿里巴巴(09988.HK)公布2022財年第三季度業績,該季度內公司實現營收2425.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歸屬凈利潤204.29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74%。非公認會計準則凈利潤為446.24億元,同比下滑25%。

增收有限而利潤下滑,這可能不只是一次財報數據上的利空,其折射出來的一種可能是:阿里巴巴沒有之前那么能打了!

一個客觀事實無法回避:2015年~2020年,阿里巴巴的傲人業績和戰斗力是基于“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基礎之上。

并無先例可以證明:在當前的市場競爭格局下、當前的自身體量下以及經歷“反壟斷”風波后,阿里巴巴的生命力和戰斗力如何。

亦即,阿里巴巴在2021自然年的財報整體下行,是陣痛,還是新常態?無法確定。

阿里巴巴是否開始老了?

1、一代阿里的小心思

“只有阿里巴巴打敗了所有的國外對手。”馬化騰曾如是說。

年輕的網民或許已經忘記,騰訊曾經以拍拍網入局電商,在一番激烈的商海廝殺后,最終選擇退出戰場,將“拍拍”交給自己的戰略盟友京東。

親自下場競爭的馬化騰自然知道:在那個外有eBay、亞馬遜等國際巨頭環伺、內有京東、唯品會等本土電商崛起的年代,做到第一有多難。

騰訊沒有做到的事情,阿里巴巴做到了,成功躋身BAT。

2014年,風光無兩的阿里巴巴赴美上市,成為史上最大IPO,一些小心思也開始蠢蠢欲動。

“經查,當事人自2015年以來,濫用其在中國境內網絡零售平臺服務市場的支配地位,禁止平臺內經營者在其他競爭性平臺開店或者參加促銷活動,排除、限制了相關市場競爭,侵害了平臺內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損害了消費者利益,阻礙了平臺經濟創新發展,且不具有正當理由,構成《反壟斷法》第十七條第一款第(四)項禁止“沒有正當理由,限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其進行交易”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

2021年4月,市場監管總局披露了阿里巴巴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公布,對阿里巴巴罰款超過182億元,同時大量阿里巴巴過往的違法細節披露,阿里巴巴回復:誠懇接受,堅決服從。

而其在2021年(自然年)的業績說明,它的確是“誠懇接受,堅決服從”了。

阿里巴巴自2015年開始“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換來了6年順風順水的高速增長,又在2021年不可避免的遭遇業績挑戰。

或許是早有預料,又或許單純是因為阿里官方所述“將有助我們增加消費者的消費份額,并進入新的潛在市場”這個簡單而正確的原因。

阿里巴巴CFO武衛在2021財年財報中表示:我們計劃將2022財年所有增量利潤及額外資本投入用于支持平臺商家,以及投資于新業務和關鍵戰略領域。

阿里巴巴在各細分板塊中,占收入比例最高的“客戶管理”在2021自然年的四個季度中同比增速在逐步從40%下滑至-1%。

一個不可忽視的變化是,拼多多2020年末平臺年活躍買家數有 7.884 億,超越了同期的阿里巴巴,市場格局在變化。

無論出于什么原因,阿里巴巴必須和友商們回到同一個賽道上,通過“結硬寨,打呆仗”的方式支持商家,以此來實現自衛反擊。

昔日小弟紛紛沖到城墻之下,但歷史錯誤卻容不得阿里巴巴高調。

在2021年各種電商大促的關鍵節點,阿里巴巴表現出了驚人的克制;拼多多則一如既往,象征性地參與一下,618、雙11、雙12等電商節好似成為了京東的獨角戲。

而在財務數據上,雖然京東的營業成本與銷售費用大幅增加,甚至在2021年三季度出現虧損,但京東的毛利率僅僅微微下滑,營收與毛利率依然維持雙位數增長,拼多多更不用說,前三季度營收、凈利潤都是三位數增長。

武衛在2021財年財報中定下了“2022財年,我們預計年度總收入將會超過9300億元人民幣”的目標,而三個季度其營收為6490億元,完成約70%,第三財季任重而道遠。

?有人說“壟斷是最好的商業模式。”但在筆者看來,“壟斷是最好的商業鴉片。”它能讓企業沉迷于簡單得來的高額利潤,慢慢變得不再適應瞬息萬變的競爭環境,最終透支自己的生命。

阿里巴巴2021自然年的表現乏善可陳,尤其是在最核心、受反壟斷影響最嚴重的中國商業分部上。

2、阿里巴巴還能打嗎?

2003年6月份,淘寶網剛剛成立一個月,eBay豪擲1.5億美元收購了易趣,易趣也成為了eBay在中國業務上的排頭兵。

“我們并不只是為了賺錢而推出淘寶的,因為eBay在美國的很多收入都來自小公司,我們知道eBay早晚會沖著我們來的。”馬云的態度很堅定,淘寶的對手就是eBay。

面對國際電商巨頭,淘寶網要打的是一場不對等戰爭,但誰能想到僅僅兩年淘寶的市場份額就超過了易趣,在這個過程中無數小商家借助淘寶帶來的東風起飛,不同程度地實現了財富自由。

此時的阿里巴巴在國內的業務堪稱戰力無雙,而如今,卻是另一番光景。

2022財年前三季度,阿里巴巴的營收增長為22.48%,增速同比大降,進一步拆解其財報,很多與營收增長不成比例的數據更加刺眼:

1、營業成本增長超過35%,毛利率同比下降近6個百分點,這導致其毛利增長下滑至6%左右,同比下降20個百分點;

2、銷售費用增幅達40%,與其22.48%的營收增速相比,顯得“分外妖嬈”。

而營業成本與銷售費用的大幅增加,換來的是營收的小幅增長和凈利潤的大幅下降,但若以中國商業分部論,形式則更加嚴峻。

中國商業分部是阿里巴巴的大本營,主要包括零售業務如淘寶、天貓、淘特、淘菜菜、天貓超市、天貓國際、盒馬、阿里健康和高鑫零售,以及包括1688.com在內的批發業務。

2022財年前三季度,阿里巴巴中國商業分部收入增長超20%,但經營利潤、經調整EBITA均下降超200億元,經調整EBTIA利潤率下滑14個百分點,典型的增收不增利。

若單看2022財年第三季度,阿里巴巴的中國商業分部的經調整 EBITA較同期減少20%,該減少主要由于其對中國零售商業業務內的增長業務(如淘特,淘菜菜)的投入增加、為用戶增長(包括淘寶)而增加的費用,以及支持商家的舉措。

簡單來說就是:為了創增長和保存量而犧牲利潤。

這是一個很容易被接受的理由,但從結果來看,創增長帶來的是:收入同比7%的個位數增長和2000萬年度活躍用戶。

總的來說:2021年,不再“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阿里巴巴瘋狂燒錢,但依然沒有讓阿里巴巴最核心的也是受反壟斷影響最大的中國商業分部出現高增長。

這是階段性問題,還是長期問題?阿里巴巴還如當年PK eBay那么能打嗎?

誰都無法給出答案。

引用一句阿里巴巴財報的原話“我們預計中國商業分部的經調整EBITA利潤率將會持續受到我們對增長業務的投入步伐,以及我們直營業務增長所影響。”

對增長業務的投入,產出如何無法確定,但直營業務若發展順利,能為阿里巴巴帶來的收益卻是清晰可見:營收增加和毛利率降低。至于其他,請讀者切勿胡亂聯想。

(本文核心內容源自公開信息,不構成投資建議。)

手記:阿里有沒有藏利潤?

阿里巴巴2022財年的營業成本大幅增加,這直接導致了其毛利和凈利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僅就2022財年第三季度而言,若不考慮股權激勵費用的影響,阿里巴巴營業成本增加252億元,主要由于(i)直營業務(如高鑫零售,天貓超市和盒馬)占比提高,從而導致存貨成本占收入比例上升;以及(ii)淘菜菜業務增長導致物流成本占收入比例上升。

僅就第一項存貨,就有多種操作可以在財務數字層面增加或降低利潤(藏利潤),當然這種操作是合法的。一個奇怪的現象是:2022財年第三季度,即2021自然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的“直營及企業”板塊營收同比增速較之前三個季度大降。

如果藏利潤,阿里巴巴的收益是什么?

2021年(自然年)是阿里巴巴的蟄伏之年,市場對其保持低預期,拋去市場預期而言,阿里巴巴的財報即使好一些,也好得有限,股價的下行難以避免。但如果將一部分利潤在2021年藏起來,在之后業績反彈的年份里集中釋放,營收、毛利、凈利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促進,這對阿里巴巴股價的正向影響必然更大。

有沒有調節?可能性很小,但不能排除。

關鍵詞: 阿里巴巴 營業成本 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