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80張銀行卡洗錢1.1億被捕

發布時間:2022-03-14 11:30:07  |  來源:支付百科  

反洗錢的力度越來越大,眼看著大型銀行的風控越來越完善,一些從事洗錢的犯罪分子盯上了地方村鎮銀行。

撰文|豈料

村鎮銀行被盯上了。前不久,山東警方破獲了一起跑分洗錢案件,從去年5月到7月期間,該犯案團伙先后流竄至貴州、云南、廣西、寧夏、山東多地,并在沿途辦理數十張銀行卡,為境外網絡詐騙犯罪團伙跑分洗錢,前后涉案金額高達1.1億元。

與其他傳統洗錢跑分團伙不同的是,該犯罪團伙并未購買他人銀行卡,僅僅依靠團伙里的13人的身份信息,利用中小銀行之間的信息庫相對獨立、無法共享的特點,在流竄多省辦理了80多張銀行卡未被發現。最終在山東一營業廳辦卡因行程碼14天內途徑多地而引起銀行員工懷疑,進而報警被抓。

01

多地流竄作案

收到銀行員工的報警電話后,山東警方在梳理提供的4人辦卡信息時發現其中一位犯罪嫌疑人林某的銀行卡有因涉嫌詐騙曾被浙江警方凍結的記錄,而另一位嫌疑人王某名下有多張銀行卡,并且在公安部反電詐平臺曾被多地公安機關緊急止付、凍結。因此警方斷定這伙人極其有可能幫助電詐團伙洗錢。

在抓捕過程中,警方發現除此次辦卡的4人,還要有9人一同生活在犯罪嫌疑人的賓館里。實施抓捕后,警方現場搜出30余部手機、80余張銀行卡和車輛3部,涉案金額高達1.1億元。其中80余張銀行卡中有50余張銀行卡為涉案銀行卡,而且這些銀行卡大部分在反詐平臺都有交易記錄。

犯罪核心成員之一的孫某交代,最開始他在做服務員時認識了老鄉黃某,在黃某的介紹下,孫某開始為網絡跑分平臺洗錢跑分,從中獲得傭金。為了能夠獲得更多傭金,孫某漸漸不滿足于自己單干,他以200到300元的價格雇傭自己的親屬,一同駕車在廣西、寧夏、內蒙古等地辦理了數十張銀行卡,并將卡交給黃某,黃某支付數萬元給孫某作為報酬,并將這些銀行卡用于平臺跑分。

經過此次辦卡的經歷,孫某發現,地方性小銀行辦卡審查很容易通過,并且不容易被發現。于是在去年7月份,其又故技重施組織13人,從福建開始驅車行駛多地,沿途辦理銀行卡,結果在山東被警方抓獲。

在交代如何跑分時,孫某表示用他用辦理來的銀行卡登陸手機APP后,根據老板提供的指令給指定賬號進行轉賬,按照大筆進來、小筆出去的原則進行洗錢,比如老板轉了一兩萬元進來,根據提供的指令,再用一百、兩百或者五百不等的小額進行轉出到指定賬戶。

02

盯上村鎮銀行

在這個案件中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兩名犯罪人員在青島某銀行柜臺以辦理工資卡為由辦理多張銀行卡時,能夠提供公司的營業執照,并且后續又來了兩個同伙,也能拿出加蓋單位公章的證明。銀行工作人員為慎重起見,聯系了公司法人,該公司法人稱他們公司是做抖音購物車,并能詳細解釋購物車的業務。從頭至尾,這四名犯罪嫌疑人都是合法合規辦理銀行卡。大多數銀行柜員調查到這種程度仍然沒發現有漏洞,就算心里有疑問也會按下不表。事實上山東的這家銀行的工作人員也是為其辦理銀行卡后心存疑慮才報警的。

不難看出,孫某正是發現了地方性銀行在全國各地分行少,銀行信息庫相對獨立,與其他銀行之間無法共享的特點,才利用辦理工資卡的名義在全國各地中小地方銀行瘋狂辦卡用于跑分。而若不是四人提供的行程碼在14日內出現了相同的貴州、云南、廣西、寧夏、山東多地,銀行工作人員也無法發現疑點。

隨著國家嚴打電信詐騙和洗錢跑分,大型國有銀行利用其強大的風控系統和遍及全國的網點,在反洗錢工作上已經做得越來越完善。犯罪分子見全國性大銀行開展犯罪活動的空間越來越窄,便將目光放在了全國的地方性銀行,村鎮銀行反洗錢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村鎮銀行除相互信息不流通的缺陷外,還存在著反洗錢履職意識淡薄、工作有效性不足、內部約束機制缺乏以及業務人員素質不足等等問題,因此多次因未按照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被央行處罰。

目前按照《反洗錢法》采取“雙罰制”原則,既對金融機構實施行政處罰、又對直接負責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罰。例如去年8月31日大冶中銀富登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未按照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中國人民銀行黃石市中心支行予以罰款20萬元、大冶中銀富登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長李濤對大冶中銀富登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未按照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負有責任被罰款1萬元。

通過梳理案件不難看出,村鎮銀行有較大攬儲壓力,因此對于辦理銀行卡的客戶十分歡迎,而多數洗錢的從業者,又喜歡以辦工資卡、對公賬戶名義前來辦卡,特別是在手續齊全的情況下,很難識別出銀行卡的最終用途。因此村鎮銀行可以從行程碼以及詢問公司業務的方式來確認,特別是行程碼14天內出現多地的一定要提高警惕。

村鎮銀行雖然體量不大,但是也要不斷完善自己的風控系統,對于交易異常的銀行卡,要及時凍結并報警。

關鍵詞: 股份有限公司 犯罪嫌疑人 不難看出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