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底,方大入主海航,海航航空板塊的重整也順利推進。
隨著方大入主海航,半路卻殺出一個“程咬金”。
當你窮困落魄之時,個個紛紛撇清與你的關系;當你發達富貴之時,人人要扯上與你要往來。
對于,海航恐怕更是如此。
在前兩年,海航深陷債務危機,幾乎破產之時,許多公司要脫離海航。
現在金主方大來了,有些公司似乎又想攀上這些關系。
這兩天,方大旗下的海航航空集團又有一家窮親戚找上門來,方大是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最終被動無奈成為實際控制人。
說起來這個窮親戚就是在三板上市的新生飛翔,現在已經資不抵債,且已成為ST新生。
一、新生飛翔往事
新生飛翔,實際上就是海航旗下的傳媒公司。
承攬了海航整個航空機媒、機上零售、積分業務,也就是整個海航的航空板塊傳媒、機上銷售和積分都是由新生飛翔負責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新生飛翔的業務量應該是不小的,因為海航是我國第四大航空集團,500、600架的飛機規模,億人次的左右旅客運輸量也是有著非常大的市場空間的。
實際上,國航、東航、南航也有類似傳媒公司,負責此類業務。
2010 年 2 月 6 日,海航旅游與新生信息共同組建新生飛翔,海航方面持股90%。
和其他海航系公司一樣,新生飛翔也經過了多次的股權變動,直至2014年,新生飛翔申請在三板上市。
此時,新生飛翔的注冊資本為2.3億元,海南海航航空銷售公司占86.957%,海航航空集團占12.174%,海南航譽占0.87%。
此時,新生飛翔的股權結構如下,實際控制人是慈航基金會。
在成立初期,新生飛翔還處于虧損狀態。
2012年,新生飛翔營收1.1億元,還虧損了300多萬元。
上市前夕的2013年已經盈利300多萬元了。
在海航的大力扶持下,加上海航的持續擴張,新生飛翔的業務還是呈現快速發展趨勢。
2017年,營業收入5.25億元,凈利潤4453萬元。
2018年,營業收入10.01億元,凈利潤712萬元。
2019年,營業收入5.22億元,凈利潤7172萬元。
雖然業績波動較大,但總體上還是呈現上升態勢的。
在收入最高的2018年,新生飛翔的業務收入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航機傳媒收入3.83億元,占比38%。
機票酒店收入3.03億元,占比30%。
積分銷售收入2.30億元,占比23%。
2018年新生飛翔的收入構成情況
新生飛翔也認為自己擁有三大優勢:
一是媒體資源優勢:
擁有豐富的行業資源,持有海南航空、天津航空、祥鵬航空、西部航空等航空公司渠道媒體 廣告的獨家經營權,擁有包含首都航空、烏魯木齊航空等在內的多家航空公司的媒體資源和渠道的代理權,具有得天獨厚的渠道優勢,占據航機媒體業的領先地位。
其中《云端》雜志是新生飛翔投放的機上刊物。
二是客戶資源優勢:
與航媒客戶、商旅客戶、積分客戶等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且各業 務客戶之間已初步實現資源共享。
三是航空積分資源優勢:
與海南航空簽署 10 年非航里程特許經營權,獲取了高價值、流動性強的優質航空積 分資源,為搭建積分平臺、開展積分銷售及兌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果海航不出事,如果沒有疫情沖擊,相比新生飛翔的日子過得也必然有滋有味。
關鍵是海航出事情了。
此外又出現了疫情。
雙重打擊之下,新生飛翔的日子也不好過。
二、新生飛翔被拖下水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新生飛翔因承攬了海航的機媒、積分、航旅等業務,本來可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業務也不必發愁。
進入2020年,新冠疫情突襲,民航遭遇重創。
與航空業緊密捆綁的新生飛翔業績也大幅重挫,部分業務如禮品銷售業務、機上雜志業務暫停,積分兌換業務大幅收縮。
2020年,新生飛翔營收入2.14億元,僅是2018年的20%。
更為嚴重的是,新生飛翔和其他海航系公司一樣,資金被關聯方嚴重侵占。
截至2020年底,合計關聯方資金占用9.12億元,對于新生飛翔這么一家規模不大的公司,是非常嚴重的。
因關聯系大量借款、侵占資金,新生飛翔一口氣提取了15.5億元的信用減值損失,其中應收賬款減值損失2.59億元,其他應收款減值損失12.9億元。
最終,2020年,新生飛翔巨虧15.6億元。
對于新生飛翔這么小規模的公司,如此巨虧是不能承受之重。
一下子就凈資產就成了-2.52億元。
而總資產僅僅2.2億元。
新生飛翔資產負債率一下子飆升至215%。
在這種情況下,新生飛翔淪為ST,退出三板市場也是指日可待。
三、借重整傍上方大
隨著2021年底,方大作為戰略投資者接手海航航空板塊,海航航空有望重整旗鼓,再戰江湖。
對于像新生飛翔此類的小公司,方大方面如何處置,不得而知。
但是最劃算最經濟的方式,就是與其撇清關系,讓其破產,也許最好不過了。
2月28日,新生飛翔發布公告稱:
因執行法院裁定,方大航空持股 95%的海航航空集團獲得海航銷售 100%股權,導致方大航空間接持有新生飛翔權益增至 47.23%所致,具體情況為:
1.方大航空前期通過執行法院裁定間接合計持有新生飛翔 15.36%的權益;
2.通過本次執行法院裁定,方大航空持股 95%的海航航空集團獲得海航銷售 100%股權,導致方大航空通過海航航空集團間接持有新生飛翔權益增加 31.87%。
由此,方威先生成為新生飛翔實際控制人。
四、方大集團有異議
不過,方大集團對此實際上并不認可。
2021年12月8日,航空板塊移交給了遼寧方大集團,實際控制人變為方威。
2022 年 2 月 14 日,按照法院裁定的重整計劃,海航銷售 100%股權變更為海航航空集團持有。
根據海航集團有限公司等三百二十一家公司實質合并重整案的工作安排,涉及重整范圍內主體股權調整事項,由海航集團管理人統一執行。
詭異的是,此事遭到了方大方面的質疑。
并認為:
一是海航集團管理人在事先未通知方大航空、海航航空集團的情況下,于 2022 年 2 月 14 日,辦理變更。
二是使用留存的海航航空集團舊版營業執照及相關材料,辦理完成海航銷售100%股權工商變更登記手續。
直至方大航空、海航航空集團在例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時,方才知悉上述股權變動情況。
也就是方大航空突然多了個重孫子,但自己卻不知情。
在方大看來,由于是用舊版留存材料強行變更,新生飛翔的這輪實控人轉移屬于暗度陳倉。
新生飛翔一直是海航機媒體運營、機上商品零售、非航積分運營、商旅服務等方面的服務商、保障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有著一定的協同效應。
為何方大方面對此有些心不甘情不愿呢?
主要是接手的新生飛翔并不是什么優質資產,而是一個爛攤子。
新生飛翔在2020年遭遇15億元的巨虧之后,資產負債率高達215%。
截至2021年6月底,新生飛翔流動負債高達4.54億元,而貨幣資金只有1100萬元,全部資產也僅2億元。
方大接手新生飛翔,意味著需要對其進行注資,方才能化解新生飛翔的困境。
問題是在航空主業上已經投入數以百億的資金,方大是否再愿意為一個個新進來的困難子公司花費金錢呢?
此外,從新生飛翔的問題來看,方大方面與海航集團管理人方面已經或多或少出現一些溝通方面的問題,將來如何溝通值得關注。
對于新生飛翔這個誰都不想接手的公司,將來何去何從值得關注。
畢竟股票已跌至0.32元/股,市值只有2.6億元。
對于新生飛翔來說,必須咬定青山不放松,死死抓牢方大,因為除了挽救自己以外,新生飛翔所有的業務都來自于海航航空。
一旦股權關系沒有了,海航的機媒、積分、航旅等業務還輪到新生飛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