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平臺上與“社恐”相關的話題討論很熱 你也是“社恐”人群中的一員?

發布時間:2021-10-26 09:52:40  |  來源:工人日報  

不宜夸大“社交恐懼”現象

戴好帽子、塞上耳機、看著手機,最好再戴一副遮住半張臉的墨鏡才敢出門……你是否見過這樣的“社恐”青年,又或許,你也是“社恐”人群中的一員?社交臺上,與“社恐”相關的話題討論很熱。(見10月24日《光明日報》)

人類是群居動物,人際交往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本與常態。可在科技進步、信息發達的當今,一些人卻患上了“社交恐懼”,他們在社交時會感受到不適、害怕和焦慮。

有專家指出,社交恐懼癥的問題不是不社交,而是恐懼。剖析“社交恐懼”本質,實際上是在面對可能被他人審視的一種或多種社交情況時,所產生出的明顯害怕或焦慮。

這通常是始于童年或青春期的常見心理障礙。當下年輕一代獨生子女居多,樓房聳立打破了過去鄰里無間的狀態,年幼時他們的社交頻率就遠不及上一代;成長過程中又正逢互聯網興起,社交軟件普及,年輕人越來越呈現“線上狂歡、線下沉默”的狀態。“哪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害怕失望罷了”。這種“逃離”心態在心理學中被稱為認知加工偏差。即在面對社交人群時會夸大負面結果出現的可能,或者對模棱兩可的情況作出消極的解釋。

但事實上,別人并沒有那么關注你的一舉一動,更不會覺得你很糟糕。切忌盲目往自己身上貼標簽,并由此制造出無端的焦慮。

化解破解“社恐焦慮”,首先要走出手機依賴癥,提高自身的社交自信、社交勇氣和社交本領。社交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常態。回避、抗拒,不過是自欺欺人。要多告訴自己可以很好地完成社交活動,進而擁有更積極的情緒。

家校要加強對青少年的積極引導,培養其樹立正確社交的意識和自信心,以常心待人對己,比如要友善地對待別人,在幫助他人時忘卻煩惱、證明自身價值;不要拿自己弱點和別人優點相比,過于自大和盲目自卑均不可取,等等。(記者 張玉勝)

關鍵詞: 社交平臺 社恐 話題討論很熱 社恐人群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