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騙”之害不容小覷 小紅書提出用“多元”來營造去偽存真的互聯網生態

發布時間:2021-10-19 11:42:07  |  來源:廣州日報  

日,有網友吐槽小紅書博主發布的“濾鏡景點”筆記,稱觀看者實地探訪后產生較大落差。對此,小紅書發文致歉,稱存在部分用戶過度美化筆記的情況,且社區內“避坑”類的筆記展示不足。

這是一次由虛假信息引發的信任危機。據媒體報道,國慶期間,90后、00后成為出游主力。當這些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跟著小紅書等社交媒體臺上旅游博主的推薦,來到被種草的“遠方”時,卻發現一切不過是濾鏡下的產物:所謂“少女心的粉紅色沙灘”,其實是土褐色的土地、到處是粗糙沙礫;所謂“拍照勝地”,其實是一面墻,只是用壁紙營造出3D視覺效果……正是因為有“照騙”經歷的人太多了,“小紅書的網圖濾鏡有多強”這一話題還被送上熱搜,甚至有網友表示,“再也不相信小紅書了”。

“照騙”之害不容小覷。“照騙”的存在,絕非美化過度如此簡單,實際上再次將網絡空間虛假信息泛濫的問題擺上臺面,足以讓所有臺警醒。如今,各大臺上的種草帖、體驗帖、試用筆記和使用評價等,已然成為消費者的重要參考。然而,“假種草”“假好評”等虛假信息的誤導、欺騙,不僅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不斷侵蝕著消費者對臺的信任。眾臺須明白,唯有花大力氣“打假”,營造誠信至上的臺生態,才能贏得消費者的心,謀求長足發展。

小紅書提出用“多元”來對抗“照騙”,如在搜索某個關鍵詞時,為用戶提供更多元的搜索聯想詞,對避坑等內容進行更多展示;同時嘗試推出景區評分榜、踩坑榜之類的產品。這顯然是在幫消費者進行“交叉印證”,盡可能避免踩坑。而從長遠來看,臺要將“打假”進行到底,關鍵還在于信用體系的建設,將帖子、評論等信息的真實度與發布者的信用評級掛鉤,這樣,注水者、造假者才能無立足之地。另外,“打假”也不僅僅是臺之責,還需形成多方合力。一方面,相關法律法規仍需不斷完善,監管部門要加大對有關造假行為的監管及懲處力度;另一方面,消費者亦要與監管部門、臺同向而行,共同營造去偽存真的互聯網生態。(記者 胡俊)

關鍵詞: 照騙之害不容小覷 小紅書 多元 去偽存真的互聯網生態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