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創新職業技能培訓工作 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

發布時間:2021-09-27 09:16:33  |  來源:中工網  

“35天焊工培訓包吃包住,老師傅手把手教氣保焊、電弧焊等電焊技術,讓我掌握了過硬的電焊技術。”9月10日,中集集團焊工唐仕億說。唐仕億今年19歲,是貴州省紫云縣松山鎮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參加焊工培訓之前每月只能掙3000多元工資,接受焊工培訓之后由人社部門推薦到揚州就業,月工資達到7000元。

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這是貴州省人社部門傾力打造“貴州技工”品牌的縮影。年來,貴州省人社部門結合省情民情,創新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既抓好國家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規定動作,又統籌實施農民全員培訓自選動作,通過對全省農民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幫助脫貧群眾激發內生動力、促進就業增收,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

由農民向工人轉變——

全年計劃培訓100萬人次以上

“打孔成正三角形,間隔60公分,剛好讓陽光充分照射。”黔東南州岑鞏縣亞林村種植戶楊恩厚正在學辣椒種植技術。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由技術員手把手教技術,讓楊恩厚有了致富的底氣和信心。

作為農業省份,貴州擁有1800多萬名農民,提高農民群體科學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水,關系全省經濟社會高速發展。

對此,貴州按照省級統籌抓總,市州督促指導,縣鄉村具體實施的培訓工作機制,明確各級工作責任,加強各部門間的協調配合,統籌推進“全員培訓、規定培訓、精準培訓、建檔培訓、持續培訓”,助力鄉村振興。

銅仁市高新區有367家企業,在崗人員7000余人,但技工人數占比不到10%,企業對技能工人需求非常大。

“企業千辛萬苦從深圳請回一名技工,月工資要8000元至1萬元,而把本地勞動力培養成技能工人,月工資只要6000元。”高新區招工就業服務中心主任唐學芬介紹,“人社部門大力培養技工人才,可謂一舉兩得,本地勞動力得一技之長,收入翻番笑得合不攏嘴;招商企業降低了用工成本,用工穩定提高,不再為缺工發愁。”

2021年,銅仁市圍繞電工、焊工、挖掘機工、電氣設備安裝工、家政護工等緊缺工種,開展初級工及以上職業技能培訓,全年計劃完成“貴州技工”品牌培訓8000人次。

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為確保過渡期內幫扶政策總體穩定,貴州省重點圍繞脫貧勞動力、易地搬遷勞動力、農村低收入勞動力等,持續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工作力度。”貴州省人社廳副廳長徐海濤說。

今年5月,貴州圍繞“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質量年”活動部署,出臺《關于高質量推進2021年度農民全員培訓和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全年計劃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00萬人次以上,全面提升技能人才培訓成效。

貴州各級人社部門服務“四化同步”,做好職業技能培訓,即圍繞新型工業化特別是省內重點招商企業做好培訓,圍繞新型城鎮化特別是易地扶貧搬遷戶、新市民做好培訓,圍繞農業現代化做好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培訓,圍繞旅游產業化做好服務業創新發展培訓。

“2019年至今,貴州省累計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20萬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脫貧勞動力110余萬人次,易地搬遷勞動力40萬人次,超額完成國家職業技能提升行動3年培訓150萬人次的目標任務,累計使用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超10億元。”貴州省人社廳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吳朝忠說。

創新方法——

結合農村實際開展多種培訓

“通過以工代訓,我提高了蔬菜種植技能,現在在扶貧基地上班,每天工資80元。”日,畢節市威寧縣雙龍鎮水潮村村民李繼相告訴記者。年來,威寧縣人社部門圍繞大白菜、蓮花白、白蘿卜“三白”產業,建立22個培訓就業基地,吸納貧困勞動力和搬遷勞動力10150名,累計培訓勞動力達12萬余人。

威寧“三白基地+培訓基地+就業基地”模式,在貴州眾多職業技能培訓方法中頗具代表。針對培訓對象多為農村脫貧勞動力的實際狀況,貴州探索開展多種適合農村勞動力的培訓方法。

“依托講所、新時代大講堂等臺,人社部門開展感恩培訓、政策培訓,將強農惠農、就業創業、社保扶貧等作為培訓內容,激發勞動力內生動力,強化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徐海濤說。

貴州省人社部門還積極開展示范培訓,組織農村群眾到先進村參觀學,找到脫貧致富的辦法措施,既扶貧又扶志。同時,依托覆蓋全省農村的多彩貴州“廣電云”工程,開發“貴州省農民全員培訓電視點播系統”,讓農民群眾足不出戶就可以在家免費收看技術技能、種植養殖、民族工藝等視頻課件。截至今年8月,該系統已有課件223個,1850萬人次觀看。

據安順市人社局局長袁化龍介紹,為推動該市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用高質量技能培訓推動高質量就業,安順市制定“貴州技工”培訓方案,由培訓機構整合人力資源服務,圍繞勞動力市場急需緊缺工種,大力開展訂單式培訓,提供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高薪就業崗位,由培訓合格學員自主選擇就業地點和崗位。

此外,安順市專門制定后續跟蹤服務措施,全面掌握參訓人員的就業動態。截至8月底,安順市已組織開展3.2萬人次參加的職業技能培訓,其中“取證”培訓9000余人次,“貴州技工”特色品牌培訓1600余人次。

就業為先——

圍繞緊缺工種提高培訓質量

“這次培訓采用半脫產形式,足足有48天。我不僅掌握了電器維修、照明回路開關等電工知識,而且實操能力大大提升,對工作很有幫助。”日,在貴州省仁智科技有限公司第7期電工班上,學員彭彩文說。

貴州學借鑒“廣東技工”“南粵家政”“粵菜師傅”做法,積極打造一批職業技能培訓品牌,緊緊圍繞急需緊缺和高收入的培訓工種,大力開展“貴州電工”“貴州焊工”“貴州家政”“貴州廚師”培訓,每次不少于5萬人次參訓。

“紫云縣探索開展‘技能等級證書+特種作業操作證書’培訓,全面打造安順‘貴州技工’培訓品牌。2020年以來,累計培訓電工、焊工、挖掘機工23個班次1300余人,92%以上學員取得了雙證書,培訓學員大多集中到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務工,月工資水達到8000元至12000元。”紫云縣人社局局長冷健說。

貴州省還深化東西部協作培訓,建立貴州與廣東等省份優質技工院校“一對一”幫扶合作機制,推廣校企合作,聯合開設“廣港班”“廣汽班”等系列訂單班、定向班、冠名班;建立縣級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幫扶合作機制,采取“貴州培訓+廣東就業”“貴州輸出+廣東培訓”等多種合作方式,實現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跨區域協作。

“貴州擴大技工院校、職業院校培訓規模,各校完成政府補貼培訓原則上不低于在校生人數的50%,鼓勵和支持全省技工院校、職業院校面向各類企業大力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和高技能人才培訓,并按規定落實培訓補貼。”吳朝忠說。

貴州統籌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和農民全員培訓,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群眾認可。通過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貴州群眾實現脫貧增收,企業實現技能提升,社會經濟實現“六穩”“六保”目標。

此外,貴州省全面加強技能培訓監管,不斷提高培訓質量。“人社部門一方面加強培訓實名制信息系統建設,實現補貼職業技能培訓全員實名制、信息化管理;另一方面采取政府購買第三方服務方式,對全省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培訓資金使用和培訓機構監管等情況進行評估檢查,確保培訓資金安全。”徐海濤說。

2021年,鄉村振興敲響戰鼓。貴州將繼續大規模多層次高質量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培訓質量,努力提升全體勞動者技能水,加快打造產業發展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隊伍,夯實鄉村振興人力資源基礎,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關鍵詞: 貴州 創新職業技能培訓 鄉村振興 人力資源基礎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